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8-12页 |
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四、论文的着力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市管县体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 第14-18页 |
一、市管县体制的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二、市管县体制的成效分析 | 第15-16页 |
1、加快了城乡经济的融合 | 第15页 |
2、精简了政府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 | 第15页 |
3、壮大了区域中心城市的整体实力 | 第15-16页 |
三、市管县体制的弊端分析 | 第16-18页 |
1、"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依旧存在 | 第16页 |
2、层次过多,导致了行政管理成本上升和行政效率低下 | 第16页 |
3、城市虚假化现象严重 | 第16-17页 |
4、市吃县现象严重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提出与探索 | 第18-27页 |
一、省管县体制的内涵与特点 | 第18页 |
二、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1、行政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匹配问题 | 第18-19页 |
2、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理念 | 第19-20页 |
3、治理的理论 | 第20页 |
4、信息的理论 | 第20页 |
5、行政区划理论 | 第20-21页 |
三、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意义 | 第21-22页 |
1、有利于发展县域经济 | 第21页 |
2、促进地方自治 | 第21页 |
3、符合组织结构扁平化 | 第21页 |
4、改善公共品的基层供给 | 第21-22页 |
四、"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浙江省为例 | 第22-27页 |
(一) 浙江“省管县”模式 | 第22-24页 |
(二) 浙江模式的主要成就 | 第24-25页 |
(三) 浙江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四) 浙江模式的可扩展性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矛盾分析 | 第27-31页 |
一、制约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因素 | 第27-28页 |
1、大规模改革的艰巨性 | 第27页 |
2、地区差异性带来的困难 | 第27页 |
3、权力运行监督困难 | 第27-28页 |
4、垂直管理部门定位模糊 | 第28页 |
5、中央对政治统治有效性的疑虑 | 第28页 |
二、省管县体制改革可能引起的矛盾 | 第28-31页 |
1、扩权带来的县市博弈冲突 | 第28-29页 |
2、利益和权力的重构引起的矛盾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路径思考 | 第31-38页 |
一、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原则 | 第31-33页 |
1、逐步改革和与稳定相结合的原则 | 第31页 |
2、优化职能和提高效率的原则 | 第31-32页 |
3、分类指导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32页 |
4、精简机构和合理安置的原则 | 第32-33页 |
5、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相接合的原则 | 第33页 |
二、突破省管县体制改革困境的对策 | 第33-38页 |
1、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省管县改革推进 | 第33页 |
2、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完善行政区划管理 | 第33-35页 |
3、推行强县扩权,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 第35-36页 |
4、转变行政职能,破解市县博弈冲突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