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 第10页 |
1.2 路面预防性养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预防性养护的发展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预防性养护的发展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1.3 路面预防性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14-30页 |
2.1 交通状况影响分析 | 第14-19页 |
2.1.1 交通组成 | 第14-15页 |
2.1.2 标准交通量 | 第15-17页 |
2.1.3 交通量分析 | 第17-19页 |
2.1.4 实际交通量与设计交通量对比分析 | 第19页 |
2.2 气候状况影响分析 | 第19-22页 |
2.2.1 温度条件 | 第19-21页 |
2.2.2 降雨量条件 | 第21-22页 |
2.3 路面结构及原材料影响分析 | 第22-23页 |
2.3.1 路面结构状况 | 第22页 |
2.3.2 原材料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2.4 维修养护情况影响分析 | 第23-27页 |
2.4.1 2011 年维修养护情况 | 第23-24页 |
2.4.2 2012 年维修养护情况 | 第24-25页 |
2.4.3 2013 年维修养护情况 | 第25页 |
2.4.4 2015 年维修养护情况 | 第25-27页 |
2.5 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 第27-28页 |
2.5.1 交通量在水界路病害的作用 | 第27页 |
2.5.2 温度对水界路病害的作用 | 第27-28页 |
2.5.3 降雨量对水界路病害的作用 | 第28页 |
2.5.4 原材料 | 第28页 |
2.5.5 维修养护时机与措施 | 第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研究 | 第30-42页 |
3.1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常用体系简介 | 第30-31页 |
3.1.1 PSI路面评价模型简介 | 第30页 |
3.1.2 PCI路面评价模型简介 | 第30-31页 |
3.1.3 MCI路面评价模型简介 | 第31页 |
3.2 我国现行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体系 | 第31-40页 |
3.2.1 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 | 第32-33页 |
3.2.2 路面行驶质量(RQI) | 第33-35页 |
3.2.3 路面抗滑性能(SRI) | 第35-36页 |
3.2.4 路面状况指数(PCI) | 第36-39页 |
3.2.5 路面使用性能(PQI) | 第39-40页 |
3.2.6 路面强度检测结果 | 第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研究 | 第42-58页 |
4.1 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简介 | 第42-44页 |
4.1.1 确定型预测模型 | 第42-43页 |
4.1.2 概率型预测模型 | 第43-44页 |
4.1.3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第44页 |
4.2 预测模型论证分析 | 第44页 |
4.3 考虑日常维修养护的性能预测模型及预测结果分析 | 第44-57页 |
4.3.1 模型适用性检验 | 第45-51页 |
4.3.2 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预测 | 第51-53页 |
4.3.3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预测 | 第53-54页 |
4.3.4 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预测 | 第54-55页 |
4.3.5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预测 | 第55-56页 |
4.3.6 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预测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沥青路面维修养护方案决策方法研究 | 第58-78页 |
5.1 规范对养护策略的建议 | 第58-59页 |
5.2 维修养护时机的选择 | 第59-60页 |
5.3 维修养护路段的划分 | 第60-66页 |
5.4 维修养护方案研究 | 第66-75页 |
5.4.1 微表处为主的方案 | 第67-73页 |
5.4.2“就地热再生+微表处”组合方案 | 第73-75页 |
5.5 效益分析 | 第75-78页 |
5.5.1 直接成本分析 | 第75-76页 |
5.5.2 社会效益分析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