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法治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2页
        1.3.2 比较研究法第12页
        1.3.3 案例分析法第12-13页
2 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范畴第13-20页
    2.1 案例导入: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实践应用第13-16页
        2.1.1 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案例列举第13-14页
        2.1.2 作为附随性程序的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第14-15页
        2.1.3 我国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适用背景第15-16页
    2.2 理论分析: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内涵与性质探讨第16-20页
        2.2.1 环境行政约谈的内涵第16-17页
        2.2.2 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性质探讨第17-20页
3 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理论基础第20-24页
    3.1 风险社会理论第20-21页
    3.2 软法理论第21-22页
    3.3 行政法平衡论第22-24页
4 我国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现状与不足第24-29页
    4.1 我国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立法现状第24-26页
        4.1.1 法律文件中的规定第24-25页
        4.1.2 规范性文件中的规定第25-26页
    4.2 我国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不足第26-29页
        4.2.1 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理论基础薄弱第26页
        4.2.2 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理念定位模糊第26-27页
        4.2.3 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法律依据不足第27页
        4.2.4 环境行政约谈与其他机制衔接不足第27-29页
5 我国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法治化路径第29-39页
    5.1 促进环境保护与行政约谈理论的有机结合第29-32页
        5.1.1 保护优先与预防为主原则的结合第29-30页
        5.1.2 权利保护与权力制约的结合第30-31页
        5.1.3“出发点”与“落脚点”的结合第31-32页
    5.2 明确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理念第32-34页
        5.2.1 环保行政责任理念第32-33页
        5.2.2 行政程序参与的理念第33-34页
    5.3 逐步完善环境行政约谈机制的法律依据第34-36页
        5.3.1 制定《行政程序法》第34页
        5.3.2 在《环保法》中完善约谈规定第34-35页
        5.3.3 在地方性法规、规章中补充规定第35-36页
    5.4 加强环境行政约谈与其他机制的衔接第36-39页
        5.4.1 环境行政约谈机制与行政处罚的衔接第36-37页
        5.4.2 环境行政约谈机制与行政复议的衔接第37-38页
        5.4.3 环境行政约谈机制与行政诉讼的衔接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信息治理的行政软法研究
下一篇:行政诉讼中确认无效判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