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肠道微生物概述 | 第10-15页 |
1.1.1 肠道微生物概述 | 第10-11页 |
1.1.2 肠道微生物对动物的影响 | 第11-14页 |
1.1.3 肠道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1.2 肠道微生物研究技术 | 第15-18页 |
1.2.1 研究方法概述 | 第15-17页 |
1.2.2 肠道微生物 16S rRNA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2.3 肠道宏基因组学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1.1 样本采集 | 第19-20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1.3 试剂药品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2.2.1 样本DNA基因组提取与检测 | 第22-23页 |
2.2.2 16s rRNA基因PCR扩增与检测 | 第23-24页 |
2.2.3 PCR产物纯化与Index PCR | 第24-26页 |
2.2.4 混合文库构建与上机测序 | 第26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6-28页 |
2.3.1 数据质控 | 第26页 |
2.3.2 OTU聚类与物种注释 | 第26-27页 |
2.3.3 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72页 |
3.1 样本总DNA的提取 | 第28页 |
3.2 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 | 第28-29页 |
3.3 质控与测序 | 第29页 |
3.4 测序数据统计 | 第29-31页 |
3.5 OTU分析和物种注释 | 第31-33页 |
3.6 喜马拉雅塔尔羊雌雄组间微生物差异比较分析 | 第33-44页 |
3.6.1 物种相对丰度 | 第33-34页 |
3.6.2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 第34-35页 |
3.6.3 Alpha多样性 | 第35-39页 |
3.6.4 Beta多样性 | 第39-42页 |
3.6.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2-44页 |
3.7 岩羊、盘羊和塔尔羊物种间肠道微生物差异比较分析 | 第44-57页 |
3.7.1 物种相对丰度 | 第44-45页 |
3.7.2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 第45-47页 |
3.7.3 Alpha多样性 | 第47-50页 |
3.7.4 Beta多样性 | 第50-52页 |
3.7.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2-57页 |
3.8 岩羊与欧洲盘羊高低海拔组间微生物差异比较分析 | 第57-72页 |
3.8.1 物种相对丰度 | 第57-60页 |
3.8.2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 第60-61页 |
3.8.3 Alpha多样性 | 第61-64页 |
3.8.4 Beta多样性 | 第64-66页 |
3.8.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6-7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72-75页 |
4.1 扩增区域的选择 | 第72页 |
4.2 物种对肠道微生物间差异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 性别对动物肠道微生物差异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 海拔因素对岩羊和盘羊肠道微生物差异的影响 | 第74-7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