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2.1.1 情绪 | 第14页 |
2.1.2 情绪调节策略 | 第14页 |
2.1.3 价值取向 | 第14-15页 |
2.1.4 道德决策 | 第15-16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2.1 情绪与道德决策 | 第16页 |
2.2.2 情绪调节策略与道德决策 | 第16-17页 |
2.2.3 价值取向与道德决策 | 第17-18页 |
2.3 相关研究 | 第18-23页 |
2.3.1 情绪与道德决策 | 第18-19页 |
2.3.2 情绪调节策略与道德决策 | 第19页 |
2.3.3 价值取向与道德决策 | 第19-20页 |
2.3.4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道德决策与生理反应 | 第20-23页 |
3 问题提出 | 第23-24页 |
3.1 以往研究局限 | 第23页 |
3.2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3.3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3.3.1 理论意义 | 第23页 |
3.3.2 实践意义 | 第23-24页 |
4 预研究一 情绪诱发材料的有效性检验 | 第24-27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4.3.1 研究材料 | 第24页 |
4.3.2 研究设计 | 第24页 |
4.3.3 研究参与者 | 第24-25页 |
4.3.4 研究程序 | 第25页 |
4.4 结果 | 第25-26页 |
4.4.1 情绪体验自我报告 | 第25页 |
4.4.2 情绪体验生理指标 | 第25-26页 |
4.5 讨论 | 第26-27页 |
5 预研究二 《垂直-水平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问卷》在运动员中的适用性检验 | 第27-30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5.2 研究假设 | 第27页 |
5.3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5.3.1 研究参与者 | 第27-28页 |
5.3.2 研究程序 | 第28页 |
5.3.3 统计工具 | 第28页 |
5.4 结果 | 第28-29页 |
5.4.1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5.4.2 信度分析 | 第29页 |
5.5 讨论 | 第29-30页 |
6 正式研究 | 第30-61页 |
6.1 实验一 情绪与价值取向对篮球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经典情境道德决策的影响 | 第30-41页 |
6.1.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6.1.2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6.1.3 研究方法 | 第30-34页 |
6.1.4 研究结果 | 第34-39页 |
6.1.5 讨论 | 第39-41页 |
6.2 实验二 情绪与价值取向对篮球运动员运动情境道德决策的影响 | 第41-51页 |
6.2.1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6.2.2 研究假设 | 第41页 |
6.2.3 研究方法 | 第41-44页 |
6.2.4 研究结果 | 第44-48页 |
6.2.5 讨论 | 第48-51页 |
6.3 实验三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价值取向对篮球运动员运动情境道德决策的影响 | 第51-61页 |
6.3.1 研究目的 | 第51页 |
6.3.2 研究假设 | 第51页 |
6.3.3 研究方法 | 第51-53页 |
6.3.4 研究结果 | 第53-58页 |
6.3.5 讨论 | 第58-61页 |
7 总讨论 | 第61-66页 |
7.1 情绪与价值取向对篮球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经典情境道德决策的影响 | 第61-62页 |
7.2 情绪与价值取向对篮球运动员运动情境道德决策的影响 | 第62页 |
7.3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价值取向对篮球运动员运动情境道德决策的影响 | 第62-64页 |
7.4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价值取向对篮球运动员生理反应的影响 | 第64-66页 |
8 研究创新与应用 | 第66-67页 |
8.1 研究创新 | 第66页 |
8.2 研究应用 | 第66-67页 |
9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7-68页 |
9.1 研究局限 | 第67页 |
9.2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10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