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跨境电商背景下物流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9-10页
        1.2.1 研究的思路第9页
        1.2.2 研究的方法第9-10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第10-12页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第12-13页
        1.4.1 创新之处第12页
        1.4.2 研究不足第12-13页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13-22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13-15页
        2.1.1 图论第13页
        2.1.2 系统复杂性理论第13-14页
        2.1.3 物流鲁棒性理论第14-15页
    2.2 文献综述第15-22页
        2.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2.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21页
        2.2.3 文献述评第21-22页
3. 当代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概述第22-33页
    3.1 跨境电子商务概述第22-27页
        3.1.1 跨境电子商务概念第22页
        3.1.2 跨境电子商务主要模式第22-24页
        3.1.3 跨境电子商务主要特点第24-25页
        3.1.4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第25-27页
    3.2 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的相互关系第27-28页
        3.2.1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跨境物流的进步第27-28页
        3.2.2 跨境物流的滞后阻碍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第28页
    3.3 跨境物流第28-33页
        3.3.1 跨境物流概念第28页
        3.3.2 跨境物流主要模式第28-30页
        3.3.3 跨境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4. 跨境电商物流影响因素假定第33-38页
    4.1 国家宏观层面政策第33-34页
        4.1.1 政府对跨境物流的支持力度第33页
        4.1.2 目的地的通关政策和收费标准第33页
        4.1.3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第33-34页
    4.2 物流系统建设第34-36页
        4.2.1 物流鲁棒性因素第34页
        4.2.2 物流链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第34-35页
        4.2.3 物流配送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顺畅度第35页
        4.2.4 订单处理速度第35页
        4.2.5 配货速度第35页
        4.2.6 物流模式选择第35页
        4.2.7 专业人才的培养第35-36页
        4.2.8 退换货机制的构建第36页
    4.3 外部合作关系的建设第36-38页
        4.3.1 合作伙伴之间的配合默契度第36页
        4.3.2 合作满意度第36-38页
5. 跨境电商物流影响因素实证检验第38-47页
    5.1 数据收集第38页
    5.2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第38-39页
    5.3 因子分析第39-45页
        5.3.1 因子分析数据检验第40-41页
        5.3.2 提取公因子第41-45页
    5.4 建立数学模型第45-47页
6. 促进我国跨境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7-51页
    6.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第47页
    6.2 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第47-49页
        6.2.1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第48页
        6.2.2 提高订单处理速度第48页
        6.2.3 提高配货速度第48页
        6.2.4 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第48页
        6.2.5 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第48-49页
        6.2.6 构建公司退换货机制第49页
    6.3 建设信息传递系统第49页
    6.4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第49-50页
    6.5 提高物流鲁棒性第50-51页
7. 结论和展望第51-53页
    7.1 结论第51页
    7.2 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 我国跨境物流状况调查表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对越南商品贸易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论个人医疗信息的隐私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