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1.1 生物有效性及生物有效性过程 | 第10-12页 |
| 1.1.1 生物有效性 | 第10-11页 |
| 1.1.2 生物有效性过程 | 第11-12页 |
| 1.2 环糊精在生物有效性评估及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 1.2.1 环糊精简介 | 第12-13页 |
| 1.2.2 环糊精在生物有效性评估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1.2.3 环糊精在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1.3 有机物渗透 | 第15-16页 |
| 1.3.1 物理屏障 | 第15页 |
| 1.3.2 生物化学屏障 | 第15-16页 |
| 1.3.3 有机物吸收方式 | 第16页 |
| 1.4 有机物的渗透模型 | 第16-19页 |
| 1.4.1 体内有机物渗透模型 | 第16页 |
| 1.4.2 体外有机物渗透模型 | 第16-18页 |
| 1.4.3 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 | 第18-19页 |
|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1.5.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9页 |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1.5.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2 有机污染物的模拟生物膜的吸收性能研究 | 第21-40页 |
| 2.1 引言 | 第21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1-32页 |
| 2.2.1 实验材料 | 第21-24页 |
| 2.2.2 PAMPA模型条件筛选 | 第24-26页 |
| 2.2.3 有机污染物的渗透率测定 | 第26页 |
| 2.2.4 分析方法 | 第26-32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 2.3.1 模型条件结果分析与模型验证 | 第32-33页 |
| 2.3.2 有机污染物渗透性分析 | 第33-35页 |
| 2.3.3 生物富集系数与有机化合物渗透率及其其他基本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9页 |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 3 环糊精对有机化合物模拟生物膜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40-53页 |
| 3.1 引言 | 第40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 3.2.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 3.2.2 有机化合物渗透实验 | 第41页 |
| 3.2.3 微生物渗透实验 | 第41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2页 |
| 3.3.1 环糊精对有机化合物渗透的影响 | 第41-45页 |
| 3.3.2 环糊精对有机化合物渗透的影响分析 | 第45-51页 |
| 3.3.3 大肠杆菌实验 | 第51-52页 |
| 3.4 小结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