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9页 |
1.1 选题源起及研究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8-9页 |
第2章 证据可采性的概念 | 第9-13页 |
2.1 可采性 | 第9页 |
2.2 相关性 | 第9-13页 |
2.2.1 相关性的含义 | 第9-12页 |
2.2.2 相关性与可采性的关系 | 第12-13页 |
第3章 南非刑事证据可采性的基本规则 | 第13-34页 |
3.1 品格证据规则 | 第13-22页 |
3.1.1 被告的品格证据 | 第13-19页 |
3.1.2 原告品格 | 第19-22页 |
3.2 相似事实证据规则 | 第22-26页 |
3.2.1 相似事实证据的确立与定性 | 第22-24页 |
3.2.2 相似事实证据的可采性 | 第24-25页 |
3.2.3 辩方提供的相似事实证据 | 第25-26页 |
3.3 最佳证据规则 | 第26-28页 |
3.3.1 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范围 | 第26-27页 |
3.3.2 最佳证据规则的例外 | 第27-28页 |
3.4 传闻证据规则 | 第28-31页 |
3.4.1 传闻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29页 |
3.4.2 传闻证据规则的适用 | 第29-30页 |
3.4.3 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 | 第30-31页 |
3.5 意见证据规则 | 第31-34页 |
3.5.1 专家证据 | 第31-33页 |
3.5.2 非专家意见证据 | 第33-34页 |
第4章 南非刑事证据可采性的其他因素 | 第34-44页 |
4.1 先前的一致陈述 | 第34-36页 |
4.2 确切事实(The res gestae) | 第36-44页 |
4.2.1 相关因素 | 第37-38页 |
4.2.2 陈述 | 第38-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