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地方政治论文--香港特别行政区论文

香港廉政公署的预防腐败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1.1 选题的由来及意义第9页
        1.1.1 选题的由来第9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3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第10-12页
第2章 香港廉署预防腐败机制产生与演变第12-17页
    2.1 产生背景及原因第12-14页
        2.1.1 产生背景第12-13页
        2.1.2 产生的原因分析第13-14页
    2.2 演变第14-17页
        2.2.1 从注重对政府部门防腐到对政府、私营机构防腐并重第14-15页
        2.2.2 社会各界从被动接受防贪从主动要求防贪第15-16页
        2.2.3 逐步确立并完善预防廉署自身腐败机制第16-17页
第3章 制度防腐机制第17-31页
    3.1 制度防腐的法律渊源及主体第17-20页
        3.1.1 制度防腐的法律渊源第17-18页
        3.1.2 制度防腐的主体第18-20页
    3.2 制度防腐的类型第20-27页
        3.2.1 防贪审查第20-25页
        3.2.2 防贪咨询第25-27页
    3.3 常见的腐败漏洞及防腐措施第27-29页
        3.3.1 利益冲突及防腐措施第27-28页
        3.3.2 滥用专用资料及防腐措施第28页
        3.3.3 接受利益及款待及防腐措施第28-29页
    3.4 小结第29-31页
第4章 教育防腐机制第31-39页
    4.1 教育防腐机制的法律渊源与主体第31-32页
        4.1.1 教育防腐的法律渊源第31页
        4.1.2 教育防腐的主体第31-32页
    4.2 教育防腐机制的功能第32-37页
        4.2.1 广泛宣扬廉署的职责及其作为专门反腐机构的可靠性第32-34页
        4.2.2 教育香港社会公众了解腐败(贪污)的法律概念及危害第34-35页
        4.2.3 动员社会公众与执行处合作第35-36页
        4.2.4 增加行为人实施腐败行为的期望成本以及社会不认同感第36-37页
    4.3 小结第37-39页
第5章 预防廉署自身腐败的机制第39-50页
    5.1 香港法律对香港廉政公署的权力限制第39-42页
        5.1.1 对侦查权力的限制第39-42页
        5.1.2 对采取强制措施权力的限制第42页
    5.2 行政长官、行政会议的监督第42-43页
    5.3 廉政专员(以及内部调查及监察组)的监督第43页
    5.4 立法机关的监督第43-44页
    5.5 行政机关(审计署、律政司)的监督第44页
        5.5.1 审计署的监督第44页
        5.5.2 律政司的监督第44页
    5.6 司法机关的监督第44-45页
    5.7 咨询委员会的监督第45-48页
        5.7.1 贪污问题咨询委员会的监督第45页
        5.7.2 审查贪污举报咨询委员会的监督第45-46页
        5.7.3 防止贪污咨询委员会的监督第46-47页
        5.7.4 社区关系市民咨询委员会的监督第47页
        5.7.5 廉政公署事宜投诉委员会的监督第47-48页
        5.7.6 其他委员会的监督第48页
    5.8 新闻媒体的监督第48页
    5.9 小结第48-50页
第6章 香港廉政公署的预防腐败机制的成效与不足第50-61页
    6.1 香港廉政公署预防腐败机制成效分析第50-57页
        6.1.1 香港廉政公署预防腐败机制取得的成效第50-55页
        6.1.2 小结第55-57页
    6.2 香港廉政公署预防腐败机制的不足之处第57-61页
        6.2.1 公务宴请、馈赠和外访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剖析第57-59页
        6.2.2 私营部门的预防腐败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剖析第59-61页
第7章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家庭暴力的国际法规制
下一篇:南非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