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 引言 | 第10-17页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价 | 第11-14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 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2.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 第16-17页 |
二、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特点及问题分析 | 第17-29页 |
(一) 2013 年辽宁省大学生就业特点 | 第17-20页 |
1. 2013 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特点 | 第17-18页 |
2. 2013 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 | 第18-19页 |
3. 2013 年辽宁省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特点 | 第19-20页 |
(二) 2014 年辽宁省大学生就业现状 | 第20-25页 |
1. 产业需求情况 | 第23页 |
2. 行业需求情况 | 第23-24页 |
3. 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 第24页 |
4. 各职业需求情况 | 第24-25页 |
5. 求职者性别情况 | 第25页 |
(三)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 第25-29页 |
1.总量矛盾 | 第26页 |
2.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性矛盾 | 第26页 |
3.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性矛盾 | 第26-27页 |
4.社会需求与大学生择业选择的结构性矛盾 | 第27-28页 |
5.信息传递主渠道不通畅 | 第28-29页 |
三、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9-35页 |
(一) 社会原因 | 第29-30页 |
1.招生规模扩大 | 第29页 |
2.一些政策性障碍仍然存在 | 第29页 |
3.贫困毕业生就业难 | 第29-30页 |
(二) 学校原因 | 第30-31页 |
1.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不足 | 第30页 |
2.高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 第30-31页 |
(三) 用人单位原因 | 第31-32页 |
(四) 大学生自身原因 | 第32-35页 |
1.就业观念陈旧 | 第32页 |
2.准备不充分,实践能力欠缺 | 第32-33页 |
3.就业期望值过高 | 第33页 |
4.家庭及地域因素 | 第33页 |
5.创业能力淡薄 | 第33-35页 |
四、 解决辽宁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 第35-43页 |
(一) 加强政府就业保障建设 | 第35-38页 |
1.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动员工作 | 第35页 |
2.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 | 第35-36页 |
3.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 | 第36页 |
4.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和预警机制 | 第36-37页 |
5. 引导高校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建立深层次“校地合作”模式 | 第37-38页 |
(二) 深化高等教育机制改革 | 第38-40页 |
1.坚持推动“一把手工程”制度 | 第38页 |
2.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 第38-39页 |
3. 专业设置要符合社会需要 | 第39-40页 |
(三)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 第40-43页 |
1.发挥特长,学以致用 | 第40-41页 |
2.制定职业生涯计划 | 第41页 |
3. 提早收集整理就业信息 | 第41-42页 |
4. 提高心理素质 | 第42-43页 |
五、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