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安全科学论文--起重及搬运安全论文

起重机危险性分析与事故预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概述第10-20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起重机危险性分析与事故预防的国内外现状第10-16页
        1.2.1 国内现状第10-12页
        1.2.2 日本起重机安全管理现状第12-13页
        1.2.3 美国起重机安全管理现状第13-16页
    1.3 起重机重要危险因素及产生原因第16-18页
        1.3.1 危险因素第16页
        1.3.2 危险因素产生原因第16-18页
    1.4 论文研究意义第18-20页
第2章 起重机危险性分析第20-32页
    2.1 起重机的事故类型第20-21页
        2.1.1 物体打击事故第20页
        2.1.2 挤伤事故第20页
        2.1.3 高处坠落事故第20-21页
        2.1.4 触电事故第21页
        2.1.5 机体毁坏事故第21页
    2.2 起重机危险因素分析第21-24页
        2.2.1 使用环境及自身结构的危险因素第21-22页
        2.2.2 设计方面的危险因素第22-23页
        2.2.3 制造方面的危险因素第23页
        2.2.4 使用方面的危险因素第23-24页
    2.3 起重机事故统计第24-26页
    2.4 起重机安全工作体系第26-32页
        2.4.1 起重机安全法规体系第26-27页
        2.4.2 起重机制度保障体系第27-29页
        2.4.3 起重机应急救援体系第29页
        2.4.4 起重机械社会资源支持体系第29-30页
        2.4.5 起重机安全评价体系第30-32页
第3章 起重机危险性评价第32-48页
    3.1 事故树分析法第32-35页
        3.1.1 事故树分析的定义第32页
        3.1.2 事故树分析图使用的符号说明第32-34页
        3.1.3 事故树分析程序第34-35页
    3.2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第35-36页
        3.2.1 方法概述第35页
        3.2.2 评价步骤第35页
        3.2.3 危险性等级的划分第35-36页
        3.2.4 评价的内容以及单元的选取和确定第36页
    3.3 安全检查表法第36-37页
        3.3.1 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第36-37页
        3.3.2 起重机械安全检查的方式和特点第37页
    3.4 起重机吊物失落的事故树分析第37-40页
        3.4.1 建立事故模型第37-39页
        3.4.2 定性分析第39页
        3.4.3 结论及预防第39-40页
    3.5 塔吊安拆作业阶段的危险性评价第40-44页
    3.6 安全检查表在中国北车集团中的应用第44-48页
第4章 起重机典型事故分析与防治第48-66页
    4.1 钢丝绳断裂事故特征第48-49页
        4.1.1 断绳的类型第48页
        4.1.2 断绳的原因第48-49页
    4.2 钢丝绳断裂事故树分析第49-52页
    4.3 钢丝绳力学分析第52-53页
        4.3.1 静拉力的计算第52-53页
        4.3.2 验证钢丝绳直径第53页
    4.4 起重机钢丝绳计算与分析第53-56页
        4.4.1 钢丝绳直径选择第53-54页
        4.4.2 钢丝绳设计的数学模型第54-56页
        4.4.3 结论第56页
    4.5 钢丝绳计算与分析实例第56-57页
    4.6 钢丝绳断裂事故预防第57-59页
    4.7 汽车起重机倾翻事故分析第59-62页
        4.7.1 倾翻事故的原因分析第59-61页
        4.7.2 倾翻事故预防对策第61-62页
    4.8 起重机的安全管理第62-66页
        4.8.1 起重机安全工作特点第62页
        4.8.2 安全保护装置第62-63页
        4.8.3 起重机安全管理第63-66页
第5章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市职业危害监管与防治研究
下一篇: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新产品营销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