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一)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5-16页 |
一、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内容与要求 | 第16-26页 |
(一)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概念的提出 | 第16-20页 |
1. 法的概念提出 | 第16-18页 |
2. 法治概念的提出 | 第18-19页 |
3.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概念的提出 | 第19-20页 |
(二)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内容 | 第20-26页 |
1. 法制思维 | 第20-22页 |
(1)信守法律的思维 | 第21-22页 |
(2)践行法律的思维 | 第22页 |
2. 权利思维 | 第22-24页 |
(1)尊重权利的思维 | 第23页 |
(2)维护权利的思维 | 第23-24页 |
3. 程序思维 | 第24-26页 |
(1)遵守程序的思维 | 第24页 |
(2)执行程序的思维 | 第24-26页 |
二、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 第26-34页 |
(一) 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需要 | 第26-29页 |
1. 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依法执政的需要 | 第26-27页 |
(1)提升依法执政能力的需要 | 第26页 |
(2)提升依法执政效果的需要 | 第26-27页 |
2. 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依法管理的需要 | 第27-28页 |
(1)优化依法管理方法的需要 | 第27页 |
(2)优化依法管理效果的需要 | 第27-28页 |
3. 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依法服务的需要 | 第28-29页 |
(1)改进依法服务方式的需要 | 第28页 |
(2)是改进依法服务效果的需要 | 第28-29页 |
(二) 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需要 | 第29-31页 |
1.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够提供思维指导 | 第29页 |
(1)提供宏观的思维指引 | 第29页 |
(2)提供微观的思维指导 | 第29页 |
2.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够提供分析工具 | 第29-30页 |
(1)提供定性的分析工具 | 第29-30页 |
(2)提供定量的分析工具 | 第30页 |
3.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够提供管理准则 | 第30-31页 |
(1)提供总体的管理准则 | 第30-31页 |
(2)提供具体的管理准则 | 第31页 |
(三) 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需要 | 第31-34页 |
1. 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提高自身廉洁性的需要 | 第31-32页 |
(1)提高自身廉洁意识的需要 | 第31页 |
(2)提高自身廉洁能力的需要 | 第31-32页 |
2. 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提高自身职责性的需要 | 第32-33页 |
(1)提高自身职责意识的需要 | 第32页 |
(2)提高自身履职能力的需要 | 第32-33页 |
3. 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 | 第33-34页 |
(1)提高自身逻辑思维 | 第33页 |
(2)提高自身法律常识 | 第33-34页 |
三、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缺失的现实表现与原因 | 第34-39页 |
(一)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缺失的现实表现 | 第34-36页 |
1. 人治思维的表现 | 第34页 |
(1)重视人治 | 第34页 |
(2)漠视法治 | 第34页 |
2. 权力本位思维的表现 | 第34-35页 |
(1)重视权力 | 第34-35页 |
(2)漠视权利 | 第35页 |
3. 结果至上思维的表现 | 第35-36页 |
(1)重视结果 | 第35-36页 |
(2)漠视程序 | 第36页 |
(二)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缺失的主要原因 | 第36-39页 |
1. 传统人治理念的影响 | 第36-37页 |
(1)人治理念根深蒂固 | 第36页 |
(2)法治理念践行未久 | 第36-37页 |
2. 权力政治理念的影响 | 第37-38页 |
(1)权力理念奉行已久 | 第37页 |
(2)权利理念尚未普及 | 第37-38页 |
3. 重实体、轻程序理念的影响 | 第38-39页 |
(1)重实体理念的影响 | 第38页 |
(2)轻程序理念的影响 | 第38-39页 |
四、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分析 | 第39-44页 |
(一) 法制思维的培养 | 第39-40页 |
1. 培养信守法律的思维 | 第39页 |
(1)在态度上培养用法律规定分析问题的思维 | 第39页 |
(2)在实践中培养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的思维 | 第39页 |
2. 培养践行法律的思维 | 第39-40页 |
(1)在主观上确立严格执法的思维 | 第40页 |
(2)在客观上坚持违法必究的思维 | 第40页 |
(二) 权利思维的培养 | 第40-42页 |
1. 培养尊重权利的思维 | 第40-41页 |
(1)在理念上培养尊重权利的思维 | 第40-41页 |
(2)在管理中培养尊重权利的思维 | 第41页 |
2. 培养维护权利的思维 | 第41-42页 |
(1)在思想上培养维护权利的思维 | 第41页 |
(2)在行动上培养维护权利的思维 | 第41-42页 |
(三) 程序思维的培养 | 第42-44页 |
1. 培养遵守程序的思维 | 第42-43页 |
(1)在意识中培养遵守程序的思维 | 第42页 |
(2)在工作中培养遵守程序的思维 | 第42-43页 |
2. 培养执行程序的思维 | 第43-44页 |
(1)在观念中培养执行程序的思维 | 第43页 |
(2)在事务中培养执行程序的思维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