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消化系及腹部疾病论文--肝及胆疾病论文--肝功能衰竭论文

肝衰竭临床科研系统和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模型的建立

致谢第6-7页
中文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写、符号清单和术语表第13-18页
引言第18-22页
1. 肝衰竭临床科研系统的建立第22-37页
    1.1 前言第22-24页
    1.2 方法第24-28页
        1.2.1 肝衰竭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第24-26页
        1.2.2 肝衰竭多中心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第26-27页
        1.2.3 肝衰竭随访系统、人工肝诊疗和随访系统第27-28页
    1.3 结果第28-35页
        1.3.1 肝衰竭电子病历和肝衰竭临床路径第28-31页
        1.3.2 肝衰竭多中心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第31-34页
        1.3.3 肝衰竭随访系统以及人工肝诊疗和随访系统第34-35页
    1.4 讨论第35-37页
2. 李氏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模型的建立第37-68页
    2.1 前言第37页
    2.2 资料和方法第37-45页
        2.2.1 伦理第37页
        2.2.2 研究设计第37-38页
        2.2.3 疾病定义第38-41页
        2.2.4 病例入组,随访和数据收集第41-43页
        2.2.5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第43页
        2.2.6 预后模型的建立第43-44页
        2.2.7 预后模型的验证第44页
        2.2.8 统计数据第44-45页
    2.3 结果第45-64页
        2.3.1 基线特征第45-46页
        2.3.2 随访第46-52页
        2.3.3 生存分析第52-54页
        2.3.4 双变量分析第54-58页
        2.3.5 多变量分析第58-59页
        2.3.6 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肝衰竭倾向患者预后模型的建立第59-60页
        2.3.7 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肝衰竭倾向患者预后模型的验证第60-62页
        2.3.8 新模型和其它模型的比较第62-64页
    2.4 讨论第64-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第73-94页
    附录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件第73-74页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第74-76页
    附录三 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措施第76-79页
    附录四 A MODIFIED MELD MODEL FOR CHINESE PRE-ACLF AND ACLF PATIENTSAND IT REVEALS POOR PROGNOSIS IN PRE-ACLF PATIENTS第79-89页
    附录五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第89-94页
综述第9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1-106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6-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脑中动脉磁敏感血栓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家系的疾病相关候选基因定位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