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从李昌奎案谈死刑民意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2页
一、 李昌奎案概述第12-14页
    (一) 案情回顾第12-13页
    (二) 法院判决第13-14页
        1. 一审判决第13页
        2. 二审判决第13页
        3. 再审判决第13-14页
二、 李昌奎案的社会效应第14-18页
    (一) 舆论情况第14页
    (二) 被害者家属及周围村民的反应第14-15页
    (三) 学术界的争论第15-18页
        1. 李昌奎判处二审判决是否做到了罪责刑相适应第15-16页
        2. 李昌奎案中舆论是否绑架了司法审判第16-17页
        3. 李昌奎案引发的死刑废除之争第17-18页
三、 李昌奎案体现的死刑民意第18-29页
    (一) 民众对于死缓的理解第18-19页
    (二) 为什么李昌奎一定要死?第19-29页
        1. 对于受害者的家属和鹦哥村的村民第19-22页
            (1)血亲复仇主义第20-21页
            (2)出于免除恐惧的需要第21-22页
        2. 对于无利害关系的普通民众第22-27页
            (1)“杀人者死”的传统观念第22-24页
            (2)“杀一儆百”的重刑倾向第24-26页
            (3)出于对受害者同情心第26-27页
        3. 李昌奎案中的民意问题第27-29页
四、 死刑民意的特点第29-40页
    (一) 死刑民意概念第29页
    (二) 死刑民意的稳定性第29-35页
        1. 西欧的死刑民意和传统观念第30-32页
        2. 美国的死刑民意和传统观念第32-34页
        3. 日本的死刑民意和传统观念第34-35页
    (三) 死刑民意的波动性第35-40页
        1. 死刑知识对于死刑民意的影响第36页
        2. 死刑替代刑对于死刑民意的影响第36-37页
        3. 凶杀案件发生率对于死刑民意的影响第37-39页
        4. 具体个案对于死刑民意的影响第39页
        5. 死刑民意波动性的总结第39-40页
五、 我国死刑民意的调查第40-44页
    (一)我国的死刑民意第40-44页
    (二)死刑民意的对我国死刑改革的意义第44页
六、 结语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根本违约制度--以上海安莉莉公司诉高登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为中心
下一篇:我国股东表决权穿越规则的反思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