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阿姆河右岸区块断裂特征、构造演化与气藏分布关系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19页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及主要科学问题第12-15页
        1.2.1 测井地层等时划分与对比第12页
        1.2.2 盐构造解析与构造演化第12-14页
        1.2.3 勘探现状第14-15页
        1.2.4 主要科学问题第15页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第15-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页
        1.3.3 主要创新点第17-19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9-30页
    2.1 区域构造格局及演化简史第20-22页
    2.2 区域地层特征第22-28页
        2.2.1 基底第22-23页
        2.2.2 二叠系-三叠系第23-24页
        2.2.3 侏罗系第24-25页
        2.2.4 白垩系第25-26页
        2.2.5 新生界第26-28页
    2.3 区域沉积特征第28-30页
第3章 地层发育特征与对比研究第30-55页
    3.1 目的层段地层发育特征第30-34页
        3.1.1 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第30-33页
        3.1.2 上侏罗统基末利阶第33-34页
    3.2 地层对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4-36页
        3.2.1 A、B 区地层对比关系第34页
        3.2.2 “礁核”与“礁间”相地层对比关系第34-36页
    3.3 地层对比方法探讨第36-42页
        3.3.1 前人地层对比方法第36-38页
        3.3.2 本论文采用的地层对比方法第38-42页
    3.4 A、B 区地层对比关系及意义第42-53页
        3.4.1 A、B 区地层对比关系第42-45页
        3.4.2 A、B 区碳酸盐岩及蒸发岩沉积模式探讨第45-53页
    3.5 “礁核”与“礁间”相地层对比认识第53-55页
第4章 构造特征及演化研究第55-87页
    4.1 资料基础及研究思路第55-56页
        4.1.1 资料情况第55页
        4.1.2 技术方法及思路第55-56页
    4.2 主要反射界面的解释第56-65页
        4.2.1 层位标定第56-58页
        4.2.2 主要反射界面的解释第58-60页
        4.2.3 时深转换第60-65页
    4.3 断裂构造解析第65-76页
        4.3.1 盐下断裂第66-70页
        4.3.2 贯穿断裂第70-71页
        4.3.3 盐上断裂第71-76页
    4.4 总体构造特征第76-84页
        4.4.1 基底构造第77-79页
        4.4.2 盐下构造第79-81页
        4.4.3 盐上构造第81-84页
    4.5 构造演化第84-87页
第5章 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第87-109页
    5.1 典型气藏解剖第87-95页
        5.1.1 萨曼杰佩气藏第87-88页
        5.1.2 别-皮气藏剖析第88-90页
        5.1.3 杨-恰气藏剖析第90-91页
        5.1.4 奥贾尔雷气藏第91-93页
        5.1.5 阿克库姆拉姆气藏第93-95页
    5.2 气藏特征分析第95-101页
        5.2.1 气藏类型第95-96页
        5.2.2 生储盖特征第96-100页
        5.2.3 天然气组分特征第100-101页
        5.2.4 气藏压力特征第101页
    5.3 气藏主控因素分析第101-105页
        5.3.1 构造演化与气藏分布的关系第102-103页
        5.3.2 断裂与气藏分布的关系第103-104页
        5.3.3 沉积与气藏分布的关系第104-105页
    5.4 有利区带预测第105-109页
        5.4.1 构造-岩性圈闭有利区带第106-107页
        5.4.2 岩性圈闭有利区带第107-109页
结论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酸盐岩有水气藏气水同采技术研究--以磨溪气田嘉二气藏为例
下一篇:汽车车身设计及其外围流场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