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2 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分析 | 第15-39页 |
2.1 工业生态学理论 | 第15-23页 |
2.1.1 工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涵义 | 第15-18页 |
2.1.2 理想的工业生态系统模式 | 第18-19页 |
2.1.3 工业生态学的研究战略与工具 | 第19-22页 |
2.1.4 工业生态学理论的实践 | 第22-23页 |
2.2 能值与能值分析 | 第23-29页 |
2.2.1 能值与能值分析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 第23-25页 |
2.2.2 能值基本概念与基本能值指标 | 第25-27页 |
2.2.3 国内外能值分析理论的应用 | 第27-29页 |
2.3 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率理论 | 第29-32页 |
2.3.1 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涵义 | 第29-30页 |
2.3.2 生态效率的涵义和衡量标准 | 第30-32页 |
2.4 现有工业园评价方法综述与分析 | 第32-37页 |
2.4.1 工业园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32-35页 |
2.4.2 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不同度量标准的比较 | 第35-37页 |
2.5 小结 | 第37-39页 |
3 工业园生态效率评价方法 | 第39-53页 |
3.1 工业园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 | 第39-41页 |
3.2 工业园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41-42页 |
3.3 建立工业园生态效率评价能值指标体系 | 第42-51页 |
3.3.1 能值流量指标 | 第43-44页 |
3.3.2 能值来源指标 | 第44-47页 |
3.3.3 社会亚系统能值评价指标 | 第47-48页 |
3.3.4 经济亚系统能值评价指标 | 第48-49页 |
3.3.5 自然亚系统能值评价指标 | 第49-50页 |
3.3.6 基于能值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 第50-51页 |
3.4 工业园能值评价的方法步骤 | 第51-52页 |
3.5 小结 | 第52-53页 |
4 案例研究——大连开发区能值分析 | 第53-68页 |
4.1 大连开发区概况 | 第53-55页 |
4.2 基础数据的获得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55页 |
4.3 大连开发区生态效率能值评价 | 第55-61页 |
4.3.1 DDZ能值流动系统图 | 第56-57页 |
4.3.2 DDZ能值数据表及生态效率评价能值指标汇总表 | 第57-60页 |
4.3.3 DDZ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流综合图解 | 第60-61页 |
4.4 大连开发区能值指标分析与讨论 | 第61-64页 |
4.5 提高工业园系统生态效率的措施 | 第64-66页 |
4.6 关于工业园生态效率评价能值指标体系的应用 | 第66-68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68-7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5.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69-70页 |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