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8页 |
1.1 国内外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 第9-12页 |
1.1.1 国外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 第9-10页 |
1.1.2 国内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 第10-11页 |
1.1.3 国内外碳酸盐岩油气预测研究 | 第11-12页 |
1.2 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和课题来源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6-18页 |
1.4.1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6页 |
1.4.2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6-18页 |
第2章 工区石油地质与地震资料分析 | 第18-30页 |
2.1 研究区石油地质背景 | 第18-22页 |
2.1.1 烃源岩特征 | 第20-21页 |
2.1.2 储层测井特征 | 第21-22页 |
2.2 地震资料分析 | 第22-30页 |
2.2.1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分析 | 第22-28页 |
2.2.2 地震资料单相介质特殊处理分析 | 第28-30页 |
第3章 双相介质波动理论地震油气预测 | 第30-34页 |
3.1 双相介质BISQ波动理论 | 第30-31页 |
3.2 瞬时频散谱和瞬时吸收谱 | 第31-34页 |
3.2.1 小波多分辨分析 | 第32页 |
3.2.2 瞬时频散谱和瞬时吸收谱计算 | 第32-34页 |
第4章 瞬时频散谱和瞬时吸收谱处理 | 第34-38页 |
4.1 高清晰度处理 | 第34-36页 |
4.2 瞬时频散谱和瞬时吸收谱处理 | 第36-38页 |
第5章 瞬时频散谱和瞬时吸收谱油气预测 | 第38-69页 |
5.1 瞬时频散谱和瞬时吸收谱油气预测模式 | 第38-40页 |
5.2 建立孝泉-新场构造带油气预测模式 | 第40-44页 |
5.2.1 建立马鞍塘组一段滩相储层油气预测模式 | 第40-42页 |
5.2.2 建立雷四段顶不整合储层油气预测模式 | 第42-44页 |
5.3 瞬时吸收谱和瞬时频散谱油气预测模式预测油气 | 第44-67页 |
5.3.1 马鞍塘组一段滩相储层油气预测 | 第44-53页 |
5.3.2 雷四段顶不整合储层油气预测 | 第53-64页 |
5.3.3 瞬时吸收谱和瞬时频散谱与衰减频率方法比较 | 第64-67页 |
5.4 瞬时吸收谱和瞬时频散谱的地球物理与地质意义 | 第67-69页 |
5.4.1 瞬时吸收谱和瞬时频散谱的地球物理意义 | 第67-68页 |
5.4.2 瞬时吸收谱和瞬时频散谱的地质意义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