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离行式 ATM 选址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方法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离行式 ATM 选址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20-30页 |
2.1 离行式 ATM 选址评价概述 | 第20-22页 |
2.1.1 离行式 ATM 界定 | 第20页 |
2.1.2 离行式 ATM 选址评价 | 第20-22页 |
2.2 ATM 选址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2.1 ATM 机选址原则 | 第22-23页 |
2.2.2 ATM 选址评价指标设立原则 | 第23-24页 |
2.2.3 评价指标类型 | 第24-25页 |
2.3 离行式 ATM 选址评价方法选取 | 第25-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构建 | 第30-44页 |
3.1 模型构建基础 | 第30-34页 |
3.1.1 可拓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30页 |
3.1.2 可拓区间数的概念与运算 | 第30-32页 |
3.1.3 可拓区间数矩阵 | 第32-34页 |
3.2 模型的前提和假设 | 第34-35页 |
3.3 可拓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构造过程 | 第35-42页 |
3.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35-39页 |
3.3.2 构造可拓区间数判断矩阵 | 第39-40页 |
3.3.3 求解可拓判断矩阵及其权重向量 | 第40-41页 |
3.3.4 计算各元素的单排序权重 | 第41页 |
3.3.5 计算各元素对最终目标的组合权重 | 第41-42页 |
3.4 评价模型的实施步骤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A 银行离行式 ATM 选址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44-60页 |
4.1 A 银行现有 ATM 机布放情况 | 第44页 |
4.2 备选网点指标数据调查分析 | 第44-50页 |
4.2.1 地理环境 | 第45-47页 |
4.2.2 人口状况 | 第47-48页 |
4.2.3 成本因素 | 第48-49页 |
4.2.4 竞争因素 | 第49-50页 |
4.3 基于可拓层次评价模型的方案评价 | 第50-58页 |
4.3.1 各指标的层次单排序权重计算 | 第50-56页 |
4.3.2 各指标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计算 | 第56页 |
4.3.3 备选方案关于各指标的比较得分 | 第56-58页 |
4.3.4 备选方案的综合得分计算 | 第58页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