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男性生殖器肿瘤论文--前列腺肿瘤论文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全基因组结合位点及其基因标记的初步分析

前言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英文缩略词第13-15页
第1章 引言第15-27页
    1.1 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AR-Vs)的研究进展第15-24页
        1.1.1 AR-Vs 的结构及作用基础第15-18页
        1.1.2 AR-Vs 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第18-20页
        1.1.3 AR-Vs 与 AR-FL 的相互作用第20-21页
        1.1.4 AR-Vs 的靶基因第21-23页
        1.1.5 AR-Vs 的其他生物学特性第23-24页
    1.2 本研究整体思路第24-27页
        1.2.1 研究目的第24-25页
        1.2.2 实验设计第25-27页
第2章 材料和方法第27-63页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7-30页
        2.1.1 主要仪器第27页
        2.1.2 主要化学试剂第27-29页
        2.1.3 抗体第29页
        2.1.4 表达质粒第29-30页
    2.2 实验方法第30-40页
        2.2.1 细胞培养第30页
        2.2.2 shRNA 质粒构建第30-31页
        2.2.3 质粒提取第31-32页
        2.2.4 质粒 DNA 或 siRNA 的瞬时转染第32-33页
        2.2.5 体外去雄激素与雄激素刺激培养第33页
        2.2.6 蛋白质表达检测第33-34页
        2.2.7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第34页
        2.2.8 全基因组 DNA 结合位点的鉴定第34-35页
        2.2.9 基因表达分析第35-39页
        2.2.10 患者组织标本第39-40页
    2.3 实验结果第40-63页
        2.3.1 AR-FL 与 AR-Vs 在前列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第40-42页
        2.3.2 AR-Vs 的转录活性研究第42-46页
        2.3.3 AR-Vs 全基因组结合位点的分析第46-50页
        2.3.4 AR-Vs 基因表达谱的鉴定第50-56页
        2.3.5 AR-Vs 基因标记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关系第56-57页
        2.3.6 AR-Vs 基因标记与前列腺癌进展的关系第57-63页
第3章 讨论第63-71页
    3.1 AR-Vs 表达和转录活性的鉴定第63-64页
    3.2 AR-Vs 全基因组结合位点的鉴定第64-65页
    3.3 AR-Vs 基因标记的鉴定第65-67页
    3.4 AR-Vs 基因标记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第67-68页
    3.5 展望第68-71页
第4章 结论第71-73页
    4.1 主要结论:第71页
    4.2 创新点及意义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附录第81-9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七氟醚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管内皮蛋白多糖复合物的保护作用
下一篇:锑化物半导体材料的MOCVD成核及生长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