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两大法系恶意诉讼侵权行为比较考察和启示 | 第9-13页 |
(一) 比较考察 | 第9-12页 |
1、大陆法系 | 第9-11页 |
2、英美法系 | 第11-12页 |
3、小结 | 第12页 |
(二) 对构建我国恶意诉讼侵权制度的启示 | 第12-13页 |
1、两大法系皆认可恶意诉讼行为的非法性并予以规制 | 第12页 |
2、大陆法系国家程序法的禁止方式不利于权益之充分保护 | 第12-13页 |
3、英美法系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的立法经验可资借鉴 | 第13页 |
二、我国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立法与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 立法现状 | 第13-15页 |
(二)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恶意诉讼行为成立侵权的法理依据 | 第17-21页 |
(一) 宪法依据 | 第17-18页 |
(二) 法理学依据 | 第18-19页 |
(三) 民法依据 | 第19-20页 |
(四) 诉讼法依据 | 第20-21页 |
四、我国恶意诉讼侵权制度的构建 | 第21-37页 |
(一) 必要性研究 | 第21-25页 |
1、保护合法权益之必要 | 第22页 |
2、提高司法效率之必要 | 第22-23页 |
3、完善侵权责任法之必要 | 第23-24页 |
4、平衡保护正当诉权和规制恶意诉讼之必要 | 第24-25页 |
5、构建和谐社会之必要 | 第25页 |
(二) 立法思考 | 第25-37页 |
1、恶意诉讼侵权的概念 | 第25-27页 |
2、恶意诉讼侵权之表现形态 | 第27-29页 |
3、恶意诉讼侵权之责任主体 | 第29-31页 |
4、恶意诉讼侵权之归责原则 | 第31-32页 |
5、恶意诉讼侵权之构成要件 | 第32-34页 |
6、恶意诉讼侵权之法律责任 | 第34-36页 |
7、法律条文之设计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