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交通肇事后指使逃逸的刑法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一、关于《解释》规定的聚讼第9-12页
 (一) 肯定论第9-11页
  1、肯定论观点介绍第9-10页
  2、肯定论观点评述第10-11页
 (二) 否定论第11-12页
  1、否定论观点介绍第11页
  2、否定论观点评述第11-12页
二、指使人以共犯论处的理论缺陷第12-30页
 (一) 从罪刑法定原则的角度看第12-14页
  1、罪刑法定原则之法律主义第12-13页
  2、《解释》是否合法第13-14页
 (二) 从共犯相关理论上分析第14-25页
  1、从共犯的本质上讲第14-16页
   (1) 行为共同说第14-15页
   (2) 犯罪共同说第15-16页
  2、犯罪共同说基础上指使逃逸行为第16-25页
   (1) 从法益上分析第16-18页
   (2) 从行为的角度分析第18-20页
   (3) 逃逸致人死亡及指使逃逸的罪过形式第20-25页
 (三) 加重犯理论视角下的指使逃逸行为第25-30页
  1、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类型第25-27页
   (1) 逃逸致人死亡非结果加重第26-27页
   (2) 逃逸致人死亡是情节加重第27页
  2、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是否以交通肇事行为有罪性为前提第27-29页
   (1) 肯定说符合加重犯理论,否定说与之相违背第28页
   (2) 肯定说符合罪刑均衡原则第28-29页
  3、指使加重情节的非罪行为不成立基本罪的共犯第29-30页
三、指使逃逸行为的定性第30-38页
 (一) 对指使逃逸行为定性的争论第30-33页
  1、窝藏、包庇罪第30-31页
  2、遗弃罪第31-32页
  3、过失致人死亡罪第32-33页
 (二) 指使逃逸行为的性质应具体分析第33-38页
  1、指使单纯逃逸的情形下第33-34页
  2、指使移置逃逸的情形下第34-36页
   (1) 不作为犯罪之作为义务的来源第34-35页
   (2) 移置逃逸与不作为故意杀人的具体等值第35-36页
  3、指使移置逃逸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共犯第36-38页
   (1) 客观要件之行为第36-37页
   (2) 主观要件之故意第37-38页
结束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后记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盗窃罪既遂标准的界定
下一篇: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