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北京各方主导的城市复兴模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1.3 研究意义第11页
            1) 历史研究价值第11页
            2) 理论研究价值第11页
            3) 现实价值第11页
    1.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2.1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1页
        1.2.2 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1-12页
        1.2.3 预期研究成果第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 论文构成第13-14页
    1.5 研究现状第14-20页
        1.5.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5.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第二章 民间主导的城市复兴—798艺术区第20-42页
    2.1 798艺术区概况第20-23页
        2.1.1 调查过程第20-22页
        2.1.2 研究过程第22-23页
    2.2 798艺术区城市复兴过程第23-27页
        2.2.1 阶段1(1995-2005年)艺术区民间自我发展第23-26页
        2.2.2 阶段2(2005-至今不断完善发展)第26-27页
    2.3 798艺术区--民间主导的复兴模式特征第27-30页
        2.3.1 租客、七星集团和798艺术区间的关系第27-29页
        2.3.2 民间、市场、政府之间的关系第29-30页
    2.4 798艺术区城市复兴成果分析第30-39页
        2.4.1 798艺术区产权单位状况第30-32页
        2.4.2 798艺术区空间特征第32-35页
        2.4.3 重要的文化创意工作室分析第35-37页
        2.4.4 服务设施改善第37-38页
        2.4.5 798艺术区多元建筑并存第38-39页
    2.5 民间主导的城市复兴模式分析第39-40页
        2.5.1 模式第39-40页
        2.5.2 启示第40页
    2.6 798艺术区案例中的各方参与第40-41页
    2.7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政府主导的城市复兴—首钢工业区复兴计划第42-54页
    3.1 调查概况第42-44页
        3.1.1 研究背景第42-43页
        3.1.2 研究范围第43-44页
        3.1.3 以往研究第44页
    3.2 研究过程第44页
    3.3 首钢工业区的复兴过程第44-47页
        3.3.1 阶段1(2005-2010年):政府指导搬迁第44-45页
        3.3.2 阶段2(2005-2016年):政府扶持文化产业第45-46页
        3.3.3 阶段3(2016-至今):奥组委入驻第46-47页
    3.4 首钢工业区复兴模式特征第47-50页
        3.4.1 政府的主导性:专门机构与专门人员第47-49页
        3.4.2 专门机构与首钢工业区的协作第49-50页
    3.5 首钢工业区复兴成果分析第50页
    3.6 政府主导的城市复兴的模式分析第50-51页
        3.6.1 模式第50-51页
        3.6.2 启示第51页
    3.7 首钢工业区中各方参与第51-52页
    3.8 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市场主导的城市复兴—大栅栏更新计划第54-68页
    4.1 大栅栏的今昔第54-59页
        4.1.1 大栅栏:来自政府的关注与支持第55-56页
        4.1.3 变迁中的大栅栏第56-59页
    4.2 研究过程第59页
    4.3 大栅栏城市复兴的形成第59页
    4.4 大栅栏城市复兴模式特征第59-64页
        4.4.1 大栅栏指挥部的主导性:专门机构与专门人员第59-61页
        4.4.2 专设机构与民间、市场之间的协作第61-64页
    4.5 大栅栏城市复兴成果分析第64-65页
    4.6 大栅栏城市复兴模式分析第65-66页
        4.6.1 模式第65-66页
        4.6.2 启示第66页
    4.7 大栅栏更新计划中的各方参与第66-67页
    4.8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模式分析第68-81页
    5.1 民间、政府、市场的角色比较第68页
    5.2 各方主导的城市复兴模式的比较第68-70页
        5.2.1 各方参与的城市复兴模式的效果第69页
        5.2.2 城市复兴模式的比较研究第69-70页
    5.3 各方主导的城市复兴的特征分析第70-72页
        5.3.1 形成过程比较第70-71页
        5.3.2 各方主导城市复兴的特征第71-72页
    5.4 各方主导的城市复兴的结构第72-77页
        5.4.1 管理模式的比较第72-75页
        5.4.2 各方主导城市复兴模式结构第75-77页
    5.5 各方主导城市复兴模式迈向多方协作模式第77-78页
    5.6 小结第78-8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4页
    6.1 结论第81-83页
    6.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基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的研制
下一篇:分布式协同工作环境中时间工作流建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