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现状及危害 | 第10-12页 |
1.2 常见脱硫技术简介 | 第12-23页 |
1.2.1 燃烧前脱硫 | 第13-14页 |
1.2.2 燃烧中脱硫 | 第14-16页 |
1.2.3 燃烧后脱硫(烟气脱硫)技术 | 第16-23页 |
1.2.4 煤炭的转换技术 | 第23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流化床燃烧脱硫剂反应活性的研究综述 | 第26-37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流化床燃烧中石灰石固硫反应过程 | 第26-28页 |
2.2.1 石灰石固硫反应机理 | 第26-27页 |
2.2.2 石灰石分解反应动力学 | 第27-28页 |
2.2.3 石灰石脱硫反应动力学 | 第28页 |
2.3 流化床燃烧中脱硫剂反应活性的测试方法 | 第28-33页 |
2.3.1 热天平法 | 第30-31页 |
2.3.2 流化床法 | 第31-33页 |
2.3.3 石英棉法 | 第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吸收剂脱硫反应性能的实验研究 | 第37-59页 |
3.1 前言 | 第37-38页 |
3.2 脱硫吸收剂的选取及其物化特性 | 第38-41页 |
3.2.1 脱硫剂的选取 | 第38页 |
3.2.2 脱硫剂的物化特性 | 第38-39页 |
3.2.3 脱硫剂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39-41页 |
3.3 小型流化床反应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55页 |
3.4.1 煅烧后脱硫剂扫描电镜分析 | 第43-45页 |
3.4.2 煅烧后脱硫剂孔结构的压汞分析 | 第45-48页 |
3.4.3 脱硫剂种类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4 孔结构的影响 | 第50-52页 |
3.4.5 温度的影响 | 第52-55页 |
3.4.6 颗粒粒径的影响 | 第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吸收剂脱硫反应性能的综合评价体系 | 第59-72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综合评价方法简介 | 第59-60页 |
4.3 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脱硫剂的反应性能 | 第60-69页 |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60-61页 |
4.3.2 主成分分析的模型及原理 | 第61-64页 |
4.3.3 脱硫剂反应活性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64-67页 |
4.3.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7-69页 |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9-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第五章 脱硫剂孔隙结构的实验研究及其分形描述 | 第72-96页 |
5.1 分形理论及其应用 | 第72-73页 |
5.2 多孔固体分形模型概述 | 第73-77页 |
5.2.1 Pfeifer和Avnir模型 | 第74页 |
5.2.2 Ji模型 | 第74-75页 |
5.2.3 Usteri模型 | 第75-76页 |
5.2.4 Neimark模型 | 第76页 |
5.2.5 Zhang和Li模型 | 第76-77页 |
5.3 脱硫剂煅烧孔结构的压汞分析 | 第77-82页 |
5.3.1 压汞分析实验装置 | 第77-78页 |
5.3.2 孔结构的压汞测试原理 | 第78-81页 |
5.3.3 压汞测量误差分析 | 第81-82页 |
5.4 煅烧脱硫剂孔隙结构的分形描述 | 第82-91页 |
5.4.1 脱硫剂多孔结构的分形特性 | 第82页 |
5.4.2 脱硫剂分形维数的计算 | 第82-86页 |
5.4.3 煅烧脱硫剂分形模型的建立 | 第86-87页 |
5.4.4 基于分形模型的孔结构参数的分形描述 | 第87-91页 |
5.5 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的比较 | 第91-9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第六章 干性条件下脱硫反应数学模型 | 第96-117页 |
6.1 引言 | 第96-98页 |
6.2 多孔固体颗粒脱硫反应模型的建立 | 第98-104页 |
6.2.1 脱硫剂孔结构的数学描述 | 第99-101页 |
6.2.2 孔分布数学模型的推导 | 第101-104页 |
6.3 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 | 第104-106页 |
6.4 模型的数值计算 | 第106-108页 |
6.5 模型计算结果及验证 | 第108-110页 |
6.5.1 SO_2浓度对钙转化率的影响 | 第108页 |
6.5.2 颗粒粒径对钙转化率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6.5.3 沿孔长方向SO_2浓度的变化 | 第109页 |
6.5.4 孔尺寸分布对钙转化率的影响 | 第109页 |
6.5.5 初始孔隙率大小对钙转化率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6.5.6 脱硫剂比孔容在硫化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 第11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第七章 SO_2在多组分浆液中吸收反应特性的研究 | 第117-130页 |
7.1 前言 | 第117页 |
7.2 多组分悬浮液吸收SO_2过程的机理分析 | 第117-118页 |
7.3 SO_2吸收反应特性理论分析 | 第118-121页 |
7.4 低温反应添加剂的选取 | 第121-122页 |
7.5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122-127页 |
7.5.1 SO_2在多组分浆液中溶解反应实验装置 | 第122-123页 |
7.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23-127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0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第130-133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3页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