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2-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5-21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2.1.1 事件研究法的概念和起源 | 第15-16页 |
2.1.2 事件研究法的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2.2.1 监管函 | 第17-18页 |
2.2.2 事件研究法 | 第18页 |
2.2.3 事件研究法的金融学基础 | 第18-19页 |
2.2.4 三因子模型 | 第19-21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设计 | 第21-27页 |
3.1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21-22页 |
3.2 事件研究法 | 第22-27页 |
3.2.1 事件研究法的步骤 | 第22-24页 |
3.2.2 计算正常收益的模型 | 第24-27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及分析 | 第27-54页 |
4.1 总体样本监管函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28-31页 |
4.2 各版块上市公司监管函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31-35页 |
4.3 不同市场环境对监管函效应的影响分析 | 第35-39页 |
4.3.1 市场状态的划分 | 第35页 |
4.3.2 不同市场环境对监管函效应的影响分析 | 第35-39页 |
4.4 上市公司是否披露事件对监管函效应的影响分析 | 第39-42页 |
4.5 不同类型的监管函对其效应的影响分析 | 第42-47页 |
4.6 影响监管函效应的因素实证分析 | 第47-54页 |
4.6.1 变量的选取 | 第47-49页 |
4.6.2 总体窗口模型结果 | 第49-52页 |
4.6.3 缩小窗口模型结果 | 第52-54页 |
第5章 结论、建议与不足 | 第54-60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建议 | 第55-58页 |
5.2.1 政府监管层面 | 第55-56页 |
5.2.2 企业层面 | 第56页 |
5.2.3 投资者层面 | 第56-57页 |
5.2.4 后续研究建议 | 第57-58页 |
5.3 不足之处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