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融资租赁相关概述 | 第17-23页 |
2.1 融资租赁的界定与经济功能 | 第17-19页 |
2.1.1 融资租赁的界定 | 第17-18页 |
2.1.2 融资租赁的主要经济功能 | 第18-19页 |
2.2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概况 | 第19-23页 |
2.2.1 国外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状况 | 第19-20页 |
2.2.2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实践轨迹 | 第20-21页 |
2.2.3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第3章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的发展逻辑分析 | 第23-33页 |
3.1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的原理和内涵 | 第23-25页 |
3.1.1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的概念廓清 | 第23-24页 |
3.1.2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的实践意义 | 第24-25页 |
3.1.3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的发展进程 | 第25页 |
3.2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5-27页 |
3.2.1 传统融资租赁的创新需求 | 第25-26页 |
3.2.2 P2C平台的风险控制需求 | 第26页 |
3.2.3 市场环境和企业融资需求 | 第26-27页 |
3.2.4 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 第27页 |
3.3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的模式分析 | 第27-33页 |
3.3.1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模式的分类 | 第27-28页 |
3.3.2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的典型模式 | 第28-30页 |
3.3.3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 | 第30-33页 |
第4章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的风险及具体分析 | 第33-40页 |
4.1 风险的界定和风险管理 | 第33-35页 |
4.1.1 风险的界定 | 第33页 |
4.1.2 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策略 | 第33-35页 |
4.2 E租宝非法集资案例分析 | 第35-37页 |
4.2.1 e租宝案例介绍 | 第35-36页 |
4.2.2 e租宝案情分析 | 第36-37页 |
4.2.3 e租宝案例对于融资租赁互联网化风险的启示 | 第37页 |
4.3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的风险分析 | 第37-40页 |
4.3.1 从融资租赁公司的角度 | 第37-38页 |
4.3.2 从投资者的角度 | 第38-39页 |
4.3.3 从A2P平台的角度 | 第39-40页 |
第5章 融资租赁互联网化的风险管理建议 | 第40-45页 |
5.1 对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建议 | 第40-42页 |
5.1.1 取消代偿机制,或提高风险拨备 | 第40-41页 |
5.1.2 提高定价能力,降低市场风险 | 第41页 |
5.1.3 多元化债权标的,组合分散风险 | 第41页 |
5.1.4 完善债权转让平台,取代回购机制 | 第41-42页 |
5.2 对A2P平台的风险管理建议 | 第42-43页 |
5.2.1 加强技术支持,保障系统安全 | 第42页 |
5.2.2 提高审查能力,避免虚假融资项目 | 第42-43页 |
5.2.3 引入第三方存管,防止形成资产池 | 第43页 |
5.3 对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建议 | 第43-45页 |
5.3.1 识别优质A2P平台,选择优质租赁公司 | 第43-44页 |
5.3.2 提高风险意识,提升专业知识 | 第44-45页 |
结论及思考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