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转向架关键部件安全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 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转向架工况类型与特征提取 | 第19-30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转向架二系悬挂工况类型简介 | 第19-21页 |
2.3 仿真数据介绍 | 第21-22页 |
2.4 特征提取简介 | 第22-28页 |
2.4.1 常见统计特征 | 第22-24页 |
2.4.2 小波能量矩 | 第24-26页 |
2.4.3 混沌特征 | 第26-28页 |
2.5 构建多通道特征空间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LE和SVDD的故障检测方法研究 | 第30-43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相关理论 | 第30-33页 |
3.2.1 拉普拉斯特征映射 | 第30-31页 |
3.2.2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 第31-33页 |
3.3 基于LE和SVDD故障检测框架 | 第33-35页 |
3.4 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 第35-42页 |
3.4.1 降维处理 | 第35-37页 |
3.4.2 SVDD故障检测 | 第37-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层次分类和RFE的故障分类和定位方法研究 | 第43-62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相关理论 | 第43-53页 |
4.2.1 层次分类 | 第43-47页 |
4.2.2 SVM-RFE+CBR特征选择 | 第47-53页 |
4.3 基于层次分类和RFE的故障分类和定位框架 | 第53页 |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3-60页 |
4.4.1 层次结构构建及核函数选择 | 第53-56页 |
4.4.2 特征选择 | 第56-59页 |
4.4.3 稳定性分析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