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压电能量收集器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压电材料的进展 | 第11-12页 |
1.2.2 压电能量收集器的应用进展 | 第12-14页 |
1.2.3 压电能量收集器回收电路的进展 | 第14-16页 |
1.3 压电能量收集技术在车辆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 第16-18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压电能量收集理论研究 | 第20-28页 |
2.1 压电效应和正压电效应方程 | 第20-22页 |
2.1.1 压电效应 | 第20-21页 |
2.1.2 压电效应方程 | 第21-22页 |
2.2 压电参数 | 第22-24页 |
2.3 压电振子 | 第24-27页 |
2.3.1 振动模式 | 第24-25页 |
2.3.2 支撑方式 | 第25页 |
2.3.4 激励方式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车辆-道路耦合振动模型的仿真研究 | 第28-49页 |
3.1 道路不平度及其MATLAB/Simulink模型建立 | 第28-35页 |
3.1.1 道路不平度的频域模型 | 第29-30页 |
3.1.2 道路不平度频域模型与时域模型的转化 | 第30-32页 |
3.1.3 四轮车辆路面激励时域模型 | 第32-34页 |
3.1.4 道路不平度仿真研究 | 第34-35页 |
3.2 车辆-道路耦合振动模型的建立及Simulink仿真 | 第35-41页 |
3.2.1 车辆选型及其参数确定 | 第35-36页 |
3.2.2 车辆振动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6-40页 |
3.2.3 基于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的整车Simulink振动模型 | 第40-41页 |
3.3 基于车身振动的压电发电装置的研究 | 第41-47页 |
3.3.1 车身压电能量收集器安装位置的研究 | 第41-43页 |
3.3.2 车身压电能量收集器载荷谱及其工作频率的研究 | 第43-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不同形状单层悬臂梁式压电能量收集器参数化仿真研究 | 第49-65页 |
4.1 ANSYS压电耦合分析 | 第49-50页 |
4.2 APDL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建模及仿真 | 第50-52页 |
4.3 不同形状压电能量收集器参数化仿真研究 | 第52-61页 |
4.3.1 不同截面形状对压电能量收集器固有频率和电压输出的影响 | 第52-56页 |
4.3.2 基板尺寸参数对压电能量收集器固有频率和开路电压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3 压电陶瓷尺寸参数对压电能量收集器固有频率和开路电压的影响 | 第57-59页 |
4.3.4 质量块质量对压电能量收集器固有频率和开路电压的影响 | 第59-61页 |
4.3.5 最佳压电能量收集器尺寸参数 | 第61页 |
4.4 谐波激励条件下梯形压电能量收集器发电能力仿真研究 | 第61-64页 |
4.4.1 谐波激励条件下压电能量收集器的电压输出能力研究 | 第61-63页 |
4.4.2 质量块对压电能量收集器的电压输出能力的影响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车身振动压电能量收集器发电性能评估及电能储存 | 第65-72页 |
5.1 车身振动压电能量收集器负载阻抗分析 | 第65-67页 |
5.2 车身振动压电能量收集器输出电压评估 | 第67-69页 |
5.3 车身振动压电能量收集器输出功率评估 | 第69-70页 |
5.4 压电能量收集器电能储存方案 | 第70-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79页 |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