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西南山地大学绿色校园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大学新校区建设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9页
    1.1 研究背景第6-7页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7-9页
        1.2.1 西南地区第7页
        1.2.2 山地大学第7-8页
        1.2.3 绿色校园第8-9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1.5 研究进展第16-17页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18页
        1.6.1 研究内容第17页
        1.6.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7 研究内容的创新第18页
    1.8 论文课题来源第18-19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基础第19-29页
    2.1 理论研究发展历程第19-20页
        2.1.1 可持续发展第19页
        2.1.2 海绵城市第19页
        2.1.3 节约型校园第19页
        2.1.4 生态校园第19-20页
    2.2 绿色校园建设的理论基础第20-21页
        2.2.1 绿色建筑第20页
        2.2.2 智慧校园第20页
        2.2.3 低碳校园第20-21页
    2.3 绿色校园案例研究第21-25页
        2.3.1 同济大学第21-24页
        2.3.2 山东建筑大学第24-25页
    2.4 绿色校园相关法律法规和导则标准汇编第25-27页
    2.5 西南山地大学建设绿色校园的必要性与意义第27-29页
第三章 国内外山地大学绿色校园建设的经验与意义第29-49页
    3.1 国外山地大学绿色校园建设情况第29-33页
        3.1.1 美国哈佛大学绿色校园建设情况第29-31页
        3.1.2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绿色校园建设情况第31-33页
    3.2 国内山地大学绿色校园建设情况第33-45页
        3.2.1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绿色校园建设情况第33-35页
        3.2.2 重庆大学虎溪新校区绿色校园建设情况第35-38页
        3.2.3 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绿色校园建设情况第38-41页
        3.2.4 六盘水师范学院绿色校园建设情况第41-43页
        3.2.5 贵州财经大学花溪新校区绿色校园建设情况第43-45页
    3.3 西南山地大学绿色校园规划设计同质性第45-49页
第四章 以贵州大学为例,探索西南山地大学绿色校园建设的策略研究第49-112页
    4.1 贵州大学新校区建设背景第49-53页
        4.1.1 贵州大学简介第49页
        4.1.2 新校区绿色校园建设的必然性第49-51页
        4.1.3 新校区选址情况第51-53页
    4.2 贵州大学新校区绿色校园建设分析第53-103页
        4.2.1 贵州大学新校区节地策略分析第59-64页
        4.2.2 贵州大学新校区交通规划分析第64-71页
        4.2.3 贵州大学新校区节能策略分析第71-87页
        4.2.4 贵州大学新校区节水策略分析第87-94页
        4.2.5 贵州大学新校区节材策略分析第94-96页
        4.2.6 贵州大学新校区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策略分析第96-97页
        4.2.7 贵州大学新校区运行管理策略分析第97-98页
        4.2.8 贵州大学新校区教育推广策略第98-103页
    4.3 贵州大学新校区绿色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第103-108页
        4.3.1 节地策略的不足之处第103-105页
        4.3.2 节能策略的不足之处第105-106页
        4.3.3 节水策略的不足之处第106页
        4.3.4 雨水、污水的处理问题第106-107页
        4.3.5 生活垃圾处理仍以焚烧为主,建筑垃圾处理效率低第107-108页
        4.3.6 绿色校园理念的推广力度不足第108页
    4.4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相应建议。第108-112页
        4.4.1 节地策略的改进建议第108-109页
        4.4.2 节能策略的改进第109-110页
        4.4.3 节水策略与雨水、污水排放的改进第110页
        4.4.4 生活垃圾统一处理应用堆肥和焚烧技术,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第110-111页
        4.4.5 增强绿色校园理念的推广力度第111-11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4页
    5.1 结论第112-113页
    5.2 展望第113-114页
附录 绿色校园调查问卷第114-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以《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第7-9章翻译为例
下一篇:辩护人诉讼权利保障实证研究--以辩护人诉讼权利受阻而提出的申诉控告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