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气象学论文--环境空气动力学论文

高架下街谷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扩散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机动车的污染排放第9-10页
        1.1.2 机动车排放尾气污染的危害第10-12页
    1.2 研究现状及课题提出第12-18页
        1.2.1 数值模拟第12-15页
        1.2.2 风洞试验第15-16页
        1.2.3 现场测量第16-18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实验与数据处理第20-28页
    2.1 实验方案第20-25页
        2.1.1 实验地点第20-22页
        2.1.2 实验时间及气候条件第22页
        2.1.3 测点布置第22-23页
        2.1.4 实验仪器第23-25页
    2.2 数据处理的手段第25-28页
        2.2.1 TRAKPRO~(TM)第25-26页
        2.2.2 Microsoft Excel第26-27页
        2.2.3 数据记录第27-28页
第三章 颗粒物浓度的实测结果与分析第28-47页
    3.1 高架桥对于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第28-36页
        3.1.1 有高架桥路段的污染源浓度第28-30页
        3.1.2 无高架桥路段的污染源浓度第30-32页
        3.1.3 高架桥覆盖的街道峡谷颗粒物浓度第32-34页
        3.1.4 无高架桥覆盖的街道峡谷颗粒物浓度第34-36页
    3.2 颗粒物实测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3.2.1 高架桥对于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第36-37页
        3.2.2 植被覆盖对于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第37-40页
    3.3 数值模拟分析第40-46页
        3.3.1 街道峡谷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3.3.2 边界条件及计算方法第41-42页
        3.3.3 模拟结果分析第42-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第47-58页
    4.1 相关性分析的基本概念第47-51页
        4.1.1 一元线性回归第47-49页
        4.1.2 相关系数r第49页
        4.1.3 判定系数R2第49-50页
        4.1.4 调整的判定系数Adj.R~2第50-51页
    4.2 高度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第51-55页
        4.2.1 各采样点浓度第51-52页
        4.2.2 相关性系数计算第52-53页
        4.2.3 实验结果分析第53-55页
    4.3 温度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第55-57页
        4.3.1 各采样点浓度第55-56页
        4.3.2 实验结果分析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实验主要结论第58-59页
    5.2 研究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菊花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明代笔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