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章 “气”与苏轼之气 | 第15-24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 “气” | 第15-21页 |
一、具体物质之 “气”到哲学之 “气”的发展演变 | 第15-16页 |
二、 “气”内涵和外延的丰富和发展 | 第16-17页 |
三、以 “气”论人和以 “气”论文 | 第17-21页 |
(一)秦汉时期的气 | 第17-19页 |
(二 ) “文气”说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气对苏轼的影响 | 第21-24页 |
一、气为本体的自然观和生命观 | 第21-22页 |
二、气化道德的道德观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当其下手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之浩气 | 第24-31页 |
第一节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意气 | 第24-28页 |
一、民本理念 | 第25-26页 |
二、具体实践 | 第26-28页 |
第二节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霸气 | 第28-31页 |
一、苏轼对词题材和内容的拓展 | 第28-29页 |
二、苏轼对词风格的拓展 | 第29-31页 |
(一)豪放 | 第29-30页 |
(二)清旷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之郁气 | 第31-40页 |
第一节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悲愤之气 | 第31-35页 |
第二节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的悲慨之气 | 第35-40页 |
一、思亲念友之梦词 | 第36-37页 |
二、人生哲理之梦词 | 第37-40页 |
第四章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之清气 | 第40-46页 |
第一节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放旷之气 | 第40-43页 |
一、豪放词中的清旷 | 第40-42页 |
二、婉约词中的清旷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以诗为词”的清雅之气 | 第43-46页 |
一、以诗的题材内容入词 | 第44页 |
二、用诗的艺术手法作词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