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课题的来源 | 第8-9页 |
1.2 劳动争议调解相关概念辨析 | 第9页 |
1.3 国内外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9-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3-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深圳市南山区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现状 | 第17-27页 |
2.1 南山区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发展概况 | 第17-20页 |
2.2 南山区劳动争议调解的限制因素 | 第20-24页 |
2.2.1 欠薪逃匿案件多发 | 第20-22页 |
2.2.2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虚设 | 第22-23页 |
2.2.3 工资集体协商形式化 | 第23页 |
2.2.4 企业外迁与行业性用工混乱 | 第23-24页 |
2.3 南山区劳动争议的新特征 | 第24-26页 |
2.3.1 劳动报酬争议居于高位 | 第24-25页 |
2.3.2 劳动争议仲裁各有胜负 | 第25页 |
2.3.3 集体维权与法外诉求多 | 第25-26页 |
2.3.4 诉求表达方式趋理性 | 第26页 |
2.3.5 诉求内容渐趋多样化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深圳市南山区劳动争议调解机制问题分析 | 第27-33页 |
3.1 劳动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7页 |
3.2 劳动争议调解的制度设计问题 | 第27-29页 |
3.2.1 劳动争议调解中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确 | 第27-28页 |
3.2.2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不健全 | 第28页 |
3.2.3 劳动争议联合调解效果不好 | 第28页 |
3.2.4 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不顺 | 第28页 |
3.2.5 劳动争议调解效率不高 | 第28-29页 |
3.3 工会公信力下降 | 第29-30页 |
3.4 劳动争议调解力量不足 | 第30-32页 |
3.4.1 劳动争议调解队伍力量不足 | 第30-31页 |
3.4.2 劳动争议调解职业化水平低 | 第31页 |
3.4.3 劳动争议调解人员流动性大 | 第31-32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完善深圳市南山区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建议 | 第33-45页 |
4.1 完善劳动争议法律法规体系 | 第33-34页 |
4.1.1 区别对待企业欠薪逃匿 | 第33页 |
4.1.2 深圳市可率先立法允许有条件罢工 | 第33-34页 |
4.2 加强维护劳动者权益机制建设 | 第34-37页 |
4.2.1 完善企业欠薪预警机制 | 第34-35页 |
4.2.2 完善“五位一体”劳动争议维权机制 | 第35-36页 |
4.2.3 借鉴宝安区经验开展劳资恳谈 | 第36-37页 |
4.3 改革工会现行机制 | 第37-40页 |
4.3.1 提高工会维权与凝聚力 | 第37-39页 |
4.3.2 完善和谐企业工作室 | 第39-40页 |
4.3.3 消除虚假协商 | 第40页 |
4.4 强化劳动争议调解力量 | 第40-44页 |
4.4.1 完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三级”到“四级” | 第40-42页 |
4.4.2 加强劳动关系协调队伍建设 | 第42-43页 |
4.4.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劳动争议调解 | 第43-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