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律师制度论文

公职律师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1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研究方法第9页
    1.3 论文创新之处第9-11页
第二章 公职律师制度概述第11-23页
    2.1 公职律师的概念第11-13页
    2.2 公职律师的特征第13-14页
        2.2.1 身份的双重性第13页
        2.2.2 服务的内部性第13页
        2.2.3 管理的多重性第13-14页
        2.2.4 服务的无偿性第14页
    2.3 公职律师与相关概念之区别第14-15页
        2.3.1 公职律师与政府律师第14页
        2.3.2 公职律师与法律援助律师第14-15页
        2.3.3 公职律师与政府法律顾问第15页
    2.4 公职律师制度的概念第15页
    2.5 我国建立公职律师制度的必要性分析第15-19页
        2.5.1 建立公职律师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第15-16页
        2.5.2 建立公职律师制度是保障我国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第16-17页
        2.5.3 建立公职律师制度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第17-18页
        2.5.4 建立公职律师制度是健全我国律师制度的必然选择第18-19页
    2.6 我国建立公职律师制度的可行性分析第19-22页
        2.6.1 我国存在建立公职律师制度的现实需要第19-20页
        2.6.2 我国已经具备建立公职律师制度的现实条件第20-22页
    2.7 我国公职律师制度的历史沿革第22-23页
        2.7.1 我国公职律师制度的产生第22页
        2.7.2 我国公职律师制度的发展第22-23页
第三章 我国公职律师制度的现状第23-30页
    3.1 我国公职律师制度的典型模式第23-28页
        3.1.1 浙江模式第23-24页
        3.1.2 广州模式第24-26页
        3.1.3 厦门模式第26页
        3.1.4 扬州模式第26-27页
        3.1.5 周村模式第27-28页
    3.2 公职律师的任职条件第28页
    3.3 公职律师的职责范围第28-29页
    3.4 公职律师的权利义务第29-30页
第四章 我国公职律师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30-34页
    4.1 我国公职律师制度试点的法律障碍第30页
    4.2 我国公职律师制度与相关主体间的业务冲突第30-31页
        4.2.1 公职律师制度与政府法制机构冲突第30-31页
        4.2.2 公职律师制度与政府法律顾问的冲突第31页
    4.3 我国公职律师缺乏独立性的问题第31-32页
    4.4 公职律师管理机构职能边界不清第32页
    4.5 公职律师的待遇标准难以确定第32-34页
第五章 外国公职律师制度考察第34-36页
    5.1 外国公职律师制度概况第34-35页
        5.1.1 以美国为代表的相对分散型公职律师制度第34页
        5.1.2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相对集中型公职律师制度第34-35页
    5.2 国外公职律师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5-36页
第六章 完善我国公职律师制度的对策第36-40页
    6.1 修改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第36页
    6.2 协调公职律师与其他相关主体间的业务冲突第36-37页
        6.2.1 协调公职律师与政府法制机构的业务冲突第36-37页
        6.2.2 协调公职律师与政府法律顾问的冲突第37页
    6.3 保障公职律师的独立执业权第37-38页
        6.3.1 加强公职律师独立意识的培养第37页
        6.3.2 设立专门的公职律师机构第37-38页
    6.4 完善公职律师管理机制第38-39页
        6.4.1 细化对公职律师工作的管理方式第38页
        6.4.2 协调对公职律师的管理第38-39页
    6.5 合理确定公职律师的报酬第39-40页
第七章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配加劲件钢管混凝土抗弯抗拉及复杂应力下统一理论研究
下一篇:哈尔滨市绿色食品消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