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8页 |
一、起草《大清民律草案》的历史背景 | 第8-12页 |
(一) 起草《大清民律草案》的历史因素 | 第8-9页 |
(二) 起草《大清民律草案》的经济因素 | 第9页 |
(三) 起草《大清民律草案》的社会因素 | 第9页 |
(四) 起草《大清民律草案》的思想因素 | 第9-10页 |
(五) 清政府收回领事裁判权的迫切需求 | 第10-12页 |
二、《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 | 第12-15页 |
(一) 《大清民律草案》的立法原则 | 第13页 |
(二) 对外来法的继受与变通和对传统法的坚持 | 第13-15页 |
三、继受与变通外来法的价值考量 | 第15-17页 |
(一) 引进的外来法必须是先进的 | 第15页 |
(二) 本土法必须与外来法相容 | 第15-16页 |
(三) 外来法最终要变通成为本土法 | 第16页 |
(四) 外来法对引进国法律起到推动作用 | 第16-17页 |
四、继受与变通外来法的意义 | 第17-21页 |
(一) 对外来法的继受与变通是法律文化交流的典型形态 | 第17-18页 |
(二) 对外来法适用继受与变通的合理性探索 | 第18-19页 |
(三) “舶来法”与司法制度改革并行,相互促进 | 第19-21页 |
五、《大清民律草案》对后世民法编纂的影响、历史意义 | 第21-23页 |
结语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致谢 | 第26-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