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写词表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篇 研究内容 | 第12-64页 |
第一章 我国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 | 第12-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18页 |
1.1 材料 | 第12-14页 |
1.2 方法 | 第14-18页 |
2 结果 | 第18-27页 |
2.1 FAT方法、荧光定量RT-PCR方法、套式RT-PCR方法检测结果及判定 | 第18-20页 |
2.2 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结果 | 第20-22页 |
2.3 临床疑似狂犬病动物的实验室确诊 | 第22-25页 |
2.4 犬唾液拭子样品监测结果 | 第25-27页 |
3 讨论 | 第27-34页 |
3.1 我国动物狂犬病流行特征 | 第27-28页 |
3.2 外表健康犬携带RABV情况分析 | 第28-30页 |
3.3 监测犬唾液拭子样品有效性分析 | 第30-31页 |
3.4 动物狂犬病的监测策略分析 | 第31-32页 |
3.5 我国控制狂犬病任重道远 | 第32-34页 |
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系统进化分析 | 第35-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3页 |
1.1 材料 | 第35-36页 |
1.2 方法 | 第36-43页 |
2 结果 | 第43-57页 |
2.1 N基因系统发生分析 | 第43-50页 |
2.2 G基因系统发生分析 | 第50-57页 |
3 讨论 | 第57-62页 |
3.1 我国RABV毒株的遗传演化分析 | 第57-58页 |
3.2 草原型狂犬病疫情分析 | 第58-60页 |
3.3 北极相关群狂犬病疫情分析 | 第60-62页 |
4 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第二篇 文献综述 | 第64-78页 |
1 狂犬病病毒的结构 | 第65-66页 |
2 全球狂犬病流行特征 | 第66-69页 |
2.1 亚洲狂犬病流行情况 | 第66页 |
2.2 非洲狂犬病流行情况 | 第66-67页 |
2.3 北美狂犬病流行情况 | 第67-68页 |
2.4 中美和南美狂犬病流行情况 | 第68页 |
2.5 欧洲狂犬病流行情况 | 第68-69页 |
3 RAB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69-74页 |
3.1 陆生动物RAB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69-72页 |
3.2 蝙蝠RAB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72-74页 |
4 亚洲主要国家狂犬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74-76页 |
5 我国狂犬病的防控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发表文章 | 第83-92页 |
个人简历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