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页 |
Резюме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二、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的年代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论文选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地缘政治理论 | 第13-21页 |
第一节 地缘政治的内涵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地缘政治理论的历史沿革和主要流派 | 第16-20页 |
一、地缘政治学说 | 第16-17页 |
三、“海权论” | 第17-18页 |
四、“陆权论” | 第18-20页 |
五、“空权论”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苏联解体后俄日政治关系 | 第21-29页 |
第一节 历史回眸:苏联解体前俄日政治关系 | 第21-25页 |
一、二战结束前的俄日关系(1900-1945年) | 第22-23页 |
二、冷战时期的苏日关系(1945—1991年) | 第23-25页 |
第二节 苏联解体后俄日政治关系 | 第25-28页 |
一、俄日政治关系的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一)俄日政治关系转折期(1993—2000年) | 第25页 |
(二)俄日政治关系升温期(2001—2008年) | 第25-26页 |
(三)俄日政治关系徘徊期(2009—2015年) | 第26-27页 |
二、俄日政治关系的发展特点 | 第27-28页 |
(一)苏联解体后俄日政治关系具有不稳定性。 | 第27页 |
(二)苏联解体后俄日政治关系具有疑虑性 | 第27页 |
(三)苏联解体后俄日政治关系具有防范性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苏联解体后俄日经贸关系 | 第29-36页 |
第一节 冷战时期的苏日经贸关系 | 第29-31页 |
一、苏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二、苏日经贸关系的主要特点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俄日经贸关系的发展进程和主要特点 | 第31-35页 |
一、俄日经贸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31-34页 |
(一)俄日经贸关系转折期(1993—2003) | 第31-32页 |
(二)经贸关系的升温期(2003—2012年) | 第32-33页 |
(三)俄罗斯入世以来的俄日经贸关系(2012年—至今) | 第33-34页 |
二、俄日经贸关系的主要特点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影响俄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36-42页 |
第一节“北方领土”问题 | 第36-39页 |
一、“北方领土”问题的起源和本质 | 第36-37页 |
二、“北方领土”现状及其对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二节“美日同盟”因素对俄日关系的影响 | 第39页 |
第三节 其他因素对俄日关系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一、社会舆论对俄日关系的影响 | 第40-41页 |
二、中国因素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俄日关系未来发展走势 | 第42-46页 |
第一节 俄日关系的影响 | 第42页 |
第二节 俄日关系的影响 | 第42-43页 |
第三节 俄日关系的发展走势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