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的安全性论文

洪水作用下车辆安全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8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洪水作用下汽车受力分析第20-29页
    2.1 洪水作用下物体的受力研究第20-23页
        2.1.1 物体受到的水流作用力第20-21页
        2.1.2 作用力的影响因素第21页
        2.1.3 物体形状参数对水作用力的影响第21-23页
        2.1.4 雷诺数Re对作用力系数的影响第23页
    2.2 汽车的受力分析第23-26页
    2.3 洪水中汽车的失稳形式第26-27页
    2.4 常见汽车的分类第27-28页
    2.5 影响汽车安全状态的关键参数第28-29页
第3章 汽车模型水槽试验研究第29-65页
    3.1 试验目的第29页
    3.2 试验原理第29-30页
        3.2.1 相似原理第29-30页
        3.2.2 相似准则第30页
    3.3 试验模型及器材第30-33页
        3.3.1 汽车模型参数第31页
        3.3.2 试验水槽循环系统第31-32页
        3.3.3 量测设备第32-33页
    3.4 试验装配控制及试验系统的率定第33-37页
        3.4.1 试验仪器的装配布置第33-35页
        3.4.2 试验装置率定第35-37页
    3.5 汽车模型试验第37-42页
        3.5.1 拖曳力的测量方法第37-38页
        3.5.2 拖曳力试验第38-41页
        3.5.3 浮力试验第41-42页
    3.6 拖曳力试验结果第42-48页
        3.6.1 试验数据整理第42-45页
        3.6.2 转换为原型汽车对应数据第45-48页
    3.7 拖曳力系数C_D的计算第48-59页
        3.7.1 Polo汽车拖曳力系数的计算第49-52页
        3.7.2 Jetta汽车拖曳力系数的计算第52-56页
        3.7.3 Audi-Q5汽车拖曳力系数的计算第56-59页
    3.8 汽车浮力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9-65页
        3.8.1 Polo汽车浮力试验数据整理及分析第60-61页
        3.8.2 Jetta汽车浮力试验数据整理及分析第61-63页
        3.8.3 Q5汽车浮力试验数据整理及分析第63-65页
第4章 洪水中汽车安全稳定临界状态的确定第65-83页
    4.1 临界状态的力学分析第65页
    4.2 摩擦力的确定第65-66页
    4.3 汽车在静水中的临界漂浮水深第66-67页
    4.4 汽车安全失稳临界状态的计算第67-80页
        4.4.1 Polo汽车安全稳定临界状态第67-71页
        4.4.2 Jetta汽车安全稳定临界状态第71-75页
        4.4.3 Audi-Q5汽车安全稳定临界状态第75-80页
    4.5 汽车安全稳定性结论分析第80页
    4.6 与前人成果对比分析及试验结论第80-83页
        4.6.1 研究成果数据整合第80-82页
        4.6.2 试验结论第82-83页
第5章 道路坡度对汽车安全稳定性的影响第83-91页
    5.1 受力分析第83-84页
    5.2 有坡度工况下临界状态的确定第84-90页
        5.2.1 Polo汽车安全稳定临界状态第84-86页
        5.2.2 Jetta汽车安全稳定临界状态第86-87页
        5.2.3 Audi Q5汽车安全稳定临界状态第87-90页
    5.3 坡度对汽车安全稳定性的影响结论第90-91页
第6章 马路洪水交通安全的判定第91-100页
    6.1 马路洪水交通安全判定标准第91页
    6.2 交通安全判定标准的制定第91-98页
        6.2.1 判定标准制定的方法第91页
        6.2.2 三种类型的汽车在各种工况下的临界状态第91-94页
        6.2.3 国外制定的标准及存在问题第94-96页
        6.2.4 新标准的制定第96-98页
    6.3 四色预警系统的建立第98-100页
第7章 结论以及展望第100-102页
    7.1 本文研究成果第100-101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01页
    7.3 研究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7-10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岭羚牛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诗经·雨无正》与两周之际的政治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