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合玉屏风散治疗感染后咳嗽(风邪恋肺)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0-13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10-11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10页 |
| 1.3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 1.4 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 1.5 剔除及脱落实验标准 | 第11页 |
| 2 研究方案 | 第11-13页 |
| 2.1 分组方法 | 第11页 |
| 2.2 观察时点 | 第11页 |
| 2.3 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 2.4 临床观察项目 | 第12页 |
| 2.5 总疗效标准 | 第12页 |
| 2.6 统计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结果 | 第13-17页 |
| 1 临床研究结果 | 第13-16页 |
| 1.1 一般资料情况 | 第13-14页 |
| 1.2 临床疗效结果 | 第14-16页 |
| 1.3 生物学指标结果 | 第16页 |
| 2 不良反应观察 | 第16-17页 |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17-24页 |
| 1 中医对感染后咳嗽的认识 | 第17-19页 |
| 1.1 古代医家对于感染后咳嗽之病因病机认识 | 第17页 |
| 1.2 现代医家对于感染后咳嗽之病因病机认识 | 第17-18页 |
| 1.3 对于感染后咳嗽中医治疗 | 第18-19页 |
| 2 现代医学对于感染后咳嗽的概述 | 第19-21页 |
| 2.1 气道炎症因素 | 第19-20页 |
| 2.2 神经源性因素 | 第20页 |
| 2.3 气道高反应性 | 第20页 |
| 2.4 呼吸道的免疫学机制 | 第20-21页 |
| 3 复方甲氧那明的药理分析 | 第21页 |
| 4 课题结果分析 | 第21-23页 |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1页 |
| 4.2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1-22页 |
| 4.3 总疗效分析 | 第22-23页 |
| 5 不足与展望 | 第23-24页 |
| 结论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 附录 | 第27-30页 |
| 致谢 | 第30-31页 |
| 文献综述 | 第3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作者简历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