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鹅细小病毒传代致弱毒株的培育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8页
    1.1 鹅细小病毒病概述第12页
    1.2 鹅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特征第12-14页
        1.2.1 鹅细小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分类地位第12页
        1.2.2 鹅细小病毒的理化特性第12-13页
        1.2.3 鹅细小病毒的培养特性第13页
        1.2.4 鹅细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第13-14页
    1.3 鹅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第14页
    1.4 鹅细小病毒病的诊断第14-16页
        1.4.1 临诊症状第14页
        1.4.2 病理变化第14-15页
        1.4.3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第15页
        1.4.4 分子生物学诊断第15-16页
        1.4.5 血清学诊断第16页
    1.5 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治第16-17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鹅细小病毒YG株的分离与鉴定第18-27页
    2.1 材料第18-19页
        2.1.1 病料来源第18页
        2.1.2 实验动物第18页
        2.1.3 主要试剂第18页
        2.1.4 实验所需仪器第18-19页
    2.2 方法第19-21页
        2.2.1 病料的处理第19页
        2.2.2 病毒的分离第19页
        2.2.3 PCR鉴定第19-20页
        2.2.4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第20-21页
        2.2.5 病毒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TCID50)的测定第21页
        2.2.6 动物回归试验第21页
    2.3 结果第21-25页
        2.3.1 病毒的分离第21-22页
        2.3.2 PCR鉴定第22页
        2.3.3 IFA鉴定第22页
        2.3.4 病毒TCID50的测定第22-23页
        2.3.5 动物回归试验第23-25页
    2.4 讨论第25-27页
第三章 鹅细小病毒传代致弱毒株的培育第27-37页
    3.1 材料第27页
        3.1.1 病毒株及细胞第27页
        3.1.2 实验动物第27页
        3.1.3 主要试剂第27页
        3.1.4 实验所需仪器第27页
    3.2 方法第27-29页
        3.2.1 鹅细小病毒在细胞上的传代培养第27-28页
        3.2.2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感染鹅细小病毒的细胞第28页
        3.2.3 不同代次细胞适应毒TCID50的测定第28页
        3.2.4 IFA检测不同时间内感染病毒的细胞数量第28页
        3.2.5 GPV细胞适应毒对易感雏鹅的致病性变化第28页
        3.2.6 检测GPV细胞适应毒诱导易感雏鹅产生的中和抗体第28-29页
        3.2.7 鹅细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及分析第29页
    3.3 结果第29-35页
        3.3.1 鹅细小病毒在细胞上的适应性生长第29-31页
        3.3.2 GEF培养病毒的最佳时间段第31-32页
        3.3.3 鹅细小病毒YG株F50代对雏鹅的致病性第32-33页
        3.3.4 雏鹅接种GPV YG株F50代后的排毒情况第33页
        3.3.5 GPV细胞适应毒诱导易感雏鹅产生中和抗体的检测结果第33-34页
        3.3.6 鹅细小病毒全基因组扩增及序列分析第34-35页
    3.4 讨论第35-37页
第四章 鹅细小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第37-43页
    4.1 材料第37页
        4.1.1 抗体、毒株和细胞第37页
        4.1.2 主要试剂第37页
        4.1.3 实验所需仪器第37页
    4.2 方法第37-39页
        4.2.1 胶体金的制备第37页
        4.2.2 确定抗体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浓度第37-38页
        4.2.3 胶体金标记抗体第38页
        4.2.4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组装第38页
        4.2.5 检测步骤和结果判定第38页
        4.2.6 免疫层析试纸条性能评价试验第38-39页
        4.2.7 临床样品的检测第39页
    4.3 结果第39-42页
        4.3.1 胶体金的制备第39页
        4.3.2 抗体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浓度第39-40页
        4.3.3 试纸条对标准阳性及阴性样品的检测第40页
        4.3.4 免疫层析试纸条性能评价试验第40-41页
        4.3.5 临床样品的检测第41-42页
    4.4 讨论第42-43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49页
作者简历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新能源功率不确定性与波动性的微网经济调度
下一篇:社会管理创新中社会组织与企业合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