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吸附烟气中二氧化碳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温室效应与CO_2 | 第8-9页 |
1.2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 第9-10页 |
1.3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分类 | 第10-14页 |
1.3.1 燃烧后捕集技术 | 第11-13页 |
1.3.2 干吸附剂捕集二氧化碳 | 第13-14页 |
1.4 二氧化碳非碳质吸附剂的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1.4.1 沸石 | 第14-15页 |
1.4.2 二氧化硅材料 | 第15页 |
1.4.3 金属-有机骨架(MOFs)多孔集合物 | 第15-16页 |
1.4.4 碱金属基材料 | 第16-17页 |
1.4.5 金属氧化物碳酸盐材料 | 第17页 |
1.5 二氧化碳碳质吸附剂的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1.5.1 有序多孔碳 | 第18页 |
1.5.2 石墨烯 | 第18-19页 |
1.5.3 活性炭纤维(ACFs) | 第19页 |
1.5.4 活性炭 | 第19页 |
1.6 活性炭改性 | 第19-21页 |
1.6.1 孔结构改性 | 第20页 |
1.6.2 表面官能团改性 | 第20-21页 |
1.7 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8 本试验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试验方案及原理 | 第22-28页 |
2.1 试验原料 | 第22-23页 |
2.2 试验仪器 | 第23-24页 |
2.3 试验方案 | 第24页 |
2.3.1 活性炭预处理 | 第24页 |
2.3.2 改性试验 | 第24页 |
2.3.3 吸附试验 | 第24页 |
2.4 考察指标和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2.4.1 考察指标 | 第24页 |
2.4.2 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2.5 吸附原理 | 第25-26页 |
2.6 气—固吸附理论 | 第26-27页 |
2.6.1 Langmuir吸附理论 | 第26页 |
2.6.2 混合气体的Langmuir吸附理论 | 第26页 |
2.6.3 BET吸附理论 | 第26-27页 |
2.7 改性试剂选择 | 第27-28页 |
第3章 改性试验 | 第28-73页 |
3.1 有机胺试剂改性活性炭的试验研究 | 第28-44页 |
3.1.1 有机胺改性活性炭的表征 | 第28-30页 |
3.1.2 有机胺试剂改性活性炭单因素试验 | 第30-34页 |
3.1.3 有机胺试剂改性活性炭正交试验 | 第34-43页 |
3.1.4 有机胺试剂改性活性炭结果 | 第43-44页 |
3.2 氨基试剂改性活性炭的试验研究 | 第44-57页 |
3.2.1 氨基试剂改性活性炭的表征 | 第44-45页 |
3.2.2 氨基试剂改性活性炭单因素试验 | 第45-48页 |
3.2.3 氨基试剂改性活性炭正交试验 | 第48-56页 |
3.2.4 氨基试剂改性活性炭的结果 | 第56-57页 |
3.3 碱性试剂改性活性炭的试验研究 | 第57-70页 |
3.3.1 碱性试剂改性活性炭的表征 | 第57页 |
3.3.2 碱性试剂改性活性炭单因素试验 | 第57-62页 |
3.3.3 碱性试剂改性活性炭正交试验 | 第62-69页 |
3.3.4 碱性试剂改性活性炭的结果 | 第69-70页 |
3.4 吸附试验 | 第70-72页 |
3.4.1 吸附温度对吸附试验的影响 | 第70页 |
3.4.2 CO_2体积分数对吸附试验的影响 | 第70-71页 |
3.4.3 气体流速对吸附试验的影响 | 第71-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A 成果 | 第79-80页 |
附录B F分布表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