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主要工作 | 第22-24页 |
1.4 文章结构 | 第24-25页 |
第2章 高分子链的Monte Carlo模拟算法 | 第25-41页 |
2.1 Monte Carlo模拟方法 | 第25-27页 |
2.1.1 统计抽样的理论依据 | 第25-26页 |
2.1.2 伪随机数产生 | 第26-27页 |
2.2 高分子链Monte Carlo模拟理论 | 第27-34页 |
2.2.1 高分子链统计力学模型 | 第27-28页 |
2.2.2 Monte Carlo简单抽样方法 | 第28-29页 |
2.2.3 Monte Carlo重要性抽样方法 | 第29-31页 |
2.2.4 Monte Carlo的动力学方法 | 第31-33页 |
2.2.5 Monte Carlo抽样的统计误差 | 第33-34页 |
2.3 高分子链的Monte Carlo建模 | 第34-39页 |
2.3.1 链的生长模型——自回避行走的算法 | 第34-36页 |
2.3.2 链的运动——键长涨落方法 | 第36-38页 |
2.3.3 链吸附与构象参数抽样统计 | 第38-39页 |
2.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自回避链在表面临界吸附的标度算法 | 第41-65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临界吸附的标度算法 | 第42-45页 |
3.2.1 基于构象性质估计临界点的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3.2.2 基于EKB方法标度临界吸附点的计算方法 | 第43-45页 |
3.3 均质链有限尺寸的临界标度方法 | 第45-51页 |
3.3.1 有限尺寸标度临界吸附点的算法 | 第45-46页 |
3.3.2 插值法补充数据的计算 | 第46-47页 |
3.3.3 拟合曲线N_s=a_0N~φ | 第47-48页 |
3.3.4 临界吸附温度T_C和交叉指数φ的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3.3.5 关键指数δ的计算方法 | 第49-51页 |
3.4 两嵌段链A_nB_m有限尺寸的临界标度方法 | 第51-63页 |
3.4.1 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51-52页 |
3.4.2 A_nB_n的临界吸附的标度算法 | 第52-54页 |
3.4.3 嵌段链A_nB_n与均质链A_n在临界温度逼近计算方法 | 第54-56页 |
3.4.4 嵌段链A_nB_m吸附受尾端B影响的分析与模拟计算 | 第56-59页 |
3.4.5 基于构象性质外推法模拟嵌段链A_nB_m相变点的计算方法 | 第59-61页 |
3.4.6 形状因子与临界吸附点的模拟计算 | 第61-63页 |
3.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自回避链构象统计及算法 | 第65-104页 |
4.1 引言 | 第65-66页 |
4.2 平行表面间自由均质链的构象统计算法 | 第66-79页 |
4.2.1 模型与模拟方法 | 第67-68页 |
4.2.2 临界表面间距的计算方法及分析 | 第68-70页 |
4.2.3 临界吸附温度的计算方法及分析 | 第70-75页 |
4.2.4 对称性吸附的计算方法与分析 | 第75-77页 |
4.2.5 链构象和动力学的计算及标度分析 | 第77-79页 |
4.3 周期性纹理表面上均质链的构象统计及算法 | 第79-95页 |
4.3.1 模型与模拟方法 | 第79-81页 |
4.3.2 临界脱附温度的计算方法 | 第81-83页 |
4.3.3 临界吸附温度的计算方法 | 第83-86页 |
4.3.4 桥接的临界温度的计算方法 | 第86-89页 |
4.3.5 相图标度算法与分析 | 第89-92页 |
4.3.6 链动态性质的计算方法及分析 | 第92-95页 |
4.4 嵌段共聚链在表面附近构象统计及算法 | 第95-103页 |
4.4.1 模型与模拟方法 | 第95-96页 |
4.4.2 接触表面的链单元数与临界吸附计算 | 第96-97页 |
4.4.3 构象计算及与链长的标度分析 | 第97-101页 |
4.4.4 形状因子计算与分析 | 第101-103页 |
4.5 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5章 基于自回避行走数值模拟的并行计算及优化 | 第104-117页 |
5.1 模拟系统的并行求解过程分析 | 第104-105页 |
5.2 模拟系统的并行求解模型 | 第105-110页 |
5.2.1 模拟系统并行化分析 | 第105-106页 |
5.2.2 模拟系统的计算时间分析 | 第106-110页 |
5.3 并行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110-111页 |
5.4 并行计算的性能分析 | 第111-113页 |
5.5 并行计算优化 | 第113-115页 |
5.6 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6.1 总结 | 第117-119页 |
6.2 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8-1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 第139-140页 |
外文论文 | 第140-167页 |
外文论文一 | 第140-155页 |
外文论文二 | 第155-167页 |
附件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