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写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第二章 茶树品种预防乳腺癌与肥胖症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 第20-34页 |
1. 引言 | 第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 材料 | 第20-22页 |
2.1.1 茶树品种来源及名称 | 第21页 |
2.1.2 细胞株 | 第21页 |
2.1.3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2.1.4 试剂 | 第21-22页 |
2.1.5 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2 方法 | 第22-24页 |
2.2.1 茶中各种儿茶素含量测定 | 第22页 |
2.2.2 茶提取物制备 | 第22页 |
2.2.3 Western blotting | 第22-23页 |
2.2.4 血清中胰岛素和瘦素含量测定 | 第23页 |
2.2.5 茶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对mTOR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23页 |
2.2.6 | 第23-24页 |
2.2.7 | 第24页 |
2.2.8 数据统计 | 第24页 |
3. 结果 | 第24-31页 |
3.1 各茶树品种鲜叶中儿茶素含量 | 第24-25页 |
3.2 各品种提取物OPLS-DA成分分析 | 第25页 |
3.3 各品种提取物干预两株乳腺癌细胞增殖效应 | 第25-26页 |
3.4 | 第26-28页 |
3.5 | 第28-29页 |
3.6 | 第29-31页 |
4. 讨论 | 第31-33页 |
5.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茶叶加工中儿茶素氧化及其引起的抑制口腔癌细胞体外增殖效应改变及机制研究 | 第34-44页 |
1. 引言 | 第3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2.1 材料 | 第34-35页 |
2.1.1 茶鲜叶 | 第34-35页 |
2.1.2 细胞 | 第35页 |
2.1.3 试剂 | 第35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35页 |
2.2 方法 | 第35-37页 |
2.2.1 绿茶红茶及其浸出物制备 | 第35页 |
2.2.2 EGCG氧化产物制备 | 第35页 |
2.2.3 茶中各种儿茶素含量测定 | 第35页 |
2.2.4 细胞培养 | 第35页 |
2.2.5 TrxR活力测定 | 第35-36页 |
2.2.6 过氧化氢测定 | 第36页 |
2.2.7 茶浸出物的癌细胞增殖抑制效应 | 第36页 |
2.2.8 单体EGCG和EGCG氧化产物的癌细胞增殖抑制效应 | 第36页 |
2.2.9 绿茶、红茶提取物产生过氧化氢比较 | 第36页 |
2.2.10 单体EGCG和EGCG氧化产物产生过氧化氢比较 | 第36页 |
2.2.11 绿茶、红茶提取物体外抑制TrxR纯酶活力比较 | 第36页 |
2.2.12 单体EGCG和EGCG氧化产物体外抑制TrxR纯酶活力比较 | 第36-37页 |
2.2.13 数据统计 | 第37页 |
3. 结果 | 第37-41页 |
3.1 绿茶和红茶浸出物制备 | 第37页 |
3.2 EGCG及其氧化产物制备 | 第37-38页 |
3.3 茶提取物中儿茶素类物质含量 | 第38页 |
3.4 EGCG氧化产物中单体EGCG残留含量检测 | 第38-39页 |
3.5 茶浸出物的癌细胞增殖抑制效应 | 第39页 |
3.6 单体EGCG和EGCG氧化产物的癌细胞增殖抑制效应 | 第39-40页 |
3.7 绿茶/红茶、EGCG/EGCG氧化产物产生过氧化氢比较 | 第40页 |
3.8 绿茶/红茶、单体EGCG/EGCG氧化产物体外抑制TrxR活力比较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2页 |
5. 结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与奈达铂的化疗机理研究 | 第44-58页 |
1. 引言 | 第4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2.1 材料 | 第44-45页 |
2.1.1 试剂和药品 | 第44-45页 |
2.1.2 动物 | 第45页 |
2.1.3 肿瘤细胞接种 | 第45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45页 |
2.2 方法 | 第45-47页 |
2.2.1 动物处理 | 第45-46页 |
2.2.2 样品处理和生化指标测定 | 第46-47页 |
2.2.3 细胞周期分析 | 第47页 |
2.2.4 细胞形态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47页 |
2.2.5 数据统计 | 第47页 |
3. 结果 | 第47-54页 |
3.1 奈达铂对TrxR和腹水体积抑制的剂量效应 | 第47-48页 |
3.2 奈达铂对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细胞形态和胞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 BSO对胞内NPFT水平、TrxR活力以及肾脏组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 BSO对奈达铂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 第50-53页 |
3.5 BSO对奈达铂血液和肾脏毒性的影响研究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论文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