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钢框架的抗震性能与节点域剪切变形效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采用后Northridge连接钢框架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钢框架节点域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节点域箱形加强式连接节点研究现状第19-21页
        1.4.1 节点域箱形加强式连接节点简介第19-20页
        1.4.2 节点域箱形加强式连接研究现状第20-21页
    1.5 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箱形节点域钢框架整体抗震性能试验概况第23-32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试验目的第23页
    2.3 试件设计第23-25页
    2.4 材性试验第25-26页
    2.5 试验装置第26-28页
    2.6 加载方案第28-29页
    2.7 量测方案第29-31页
        2.7.1 应变量测方案第29-30页
        2.7.2 位移量测方案第30-31页
    2.8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钢框架整体抗震性能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第32-50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试验现象描述第32-35页
        3.2.1 框架KJ-Q的试验现象第32-33页
        3.2.2 框架KJ-R的试验现象第33-35页
    3.3 试件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第35-37页
        3.3.1 框架KJ-Q的破坏特征分析第35-36页
        3.3.2 框架KJ-R的破坏特征分析第36-37页
        3.3.3 框架破坏特征分析小结第37页
    3.4 试验数据分析第37-44页
        3.4.1 试件滞回性能分析第37-40页
        3.4.2 试件骨架曲线分析第40页
        3.4.3 试件承载能力、延性以及变形性能分析第40-42页
        3.4.4 试件刚度退化分析第42-43页
        3.4.5 试件耗能能力分析第43-44页
    3.5 节点域工作效应分析第44-48页
        3.5.1 节点域应变与应力分析第44-46页
        3.5.2 节点域剪切变形对框架层间位移的影响分析第46-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3.6.1 新式连接钢框架的整体力学性能第49页
        3.6.2 箱形加强式节点域的力学特性第49-50页
第四章 新式连接钢框架有限元模型验证及分析第50-63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0-54页
        4.2.1 模型单元的选取第50-51页
        4.2.2 模型材料非线性参数设定第51-52页
        4.2.3 模型实体建模与网格划分第52-53页
        4.2.4 模型边界条件与加载第53-54页
        4.2.5 模型求解选项设定第54页
        4.2.6 模型破坏准则设定第54页
    4.3 有限元模拟结果验证第54-61页
        4.3.1 破坏形态的对比分析第54-57页
        4.3.2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的对比分析第57-59页
        4.3.3 模型节点域剪切变形对层间位移影响分析第59-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节点域剪切变形效应的有限元分析第63-101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柱轴压比影响分析第63-71页
        5.2.1 NC系列模型试件第63-64页
        5.2.2 柱轴压比对钢框架破坏形态的影响第64-66页
        5.2.3 柱轴压比对新式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第66-69页
        5.2.4 轴压比对箱形加强式节点域剪切变形的影响第69-71页
    5.3 后Northridge连接影响分析第71-77页
        5.3.1 CC系列模型试件第71-72页
        5.3.2 后Northridge连接对钢框架破坏形态的影响第72-74页
        5.3.3 后Northridge连接对新式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第74-76页
        5.3.4 后Northridge连接对箱形加强式节点域剪切变形的影响第76-77页
    5.4 钢框架梁柱线刚度比影响分析第77-84页
        5.4.1 SRC系列模型试件第77-78页
        5.4.2 梁柱线刚度比对钢框架破坏形态的影响第78-80页
        5.4.3 梁柱线刚度比对新式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第80-82页
        5.4.4 梁柱线刚度比对箱形加强式节点域剪切变形的影响第82-84页
    5.5 钢框架跨度、跨数、层高及层数影响分析第84-99页
        5.5.1 SFC系列模型试件第84-87页
        5.5.2 跨度对新式连接钢框架的影响第87-90页
        5.5.3 层高对新式连接钢框架的影响第90-94页
        5.5.4 跨数对新式连接钢框架的影响第94-98页
        5.5.5 层数对新式连接钢框架的影响第98-99页
    5.6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1-103页
    6.1 结论第101-102页
        6.1.1 试验研究结论第101页
        6.1.2 有限元分析结论第101-102页
    6.2 问题及展望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壳聚糖对O型口蹄疫病毒样颗粒免疫效果影响
下一篇:基于NARX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业循环冷却水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