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号处理论文

人机交互环境下基于皮肤电信号的情感实时识别与调节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不足第10-12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2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12-13页
    1.5 论文的整体结构第13-14页
第二章 皮肤电信号采集及特征提取第14-25页
    2.1 皮肤电信号的简介第14-15页
    2.2 皮肤电信号的采集方案第15-17页
        2.2.1 实验对象选取第15页
        2.2.2 情感诱发素材选取第15-16页
        2.2.3 实验环境第16-17页
        2.2.4 实验流程第17页
    2.3 GSR信号处理流程第17-23页
        2.3.1 GSR信号截取第18页
        2.3.2 GSR信号去噪第18-20页
        2.3.3 GSR信号特征提取第20-22页
        2.3.4 特征值归一化第22页
        2.3.5 特征选择第22-23页
    2.4 文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情感实时识别算法的建立与验证第25-38页
    3.1 K近邻算法用于情感实时识别第25-26页
        3.1.1 K近邻算法介绍第25页
        3.1.2 K近邻算法的优劣第25-26页
    3.2 改进的K近邻算法用于情感的实时识别第26-32页
        3.2.1 K近邻快速搜索算法第26-28页
        3.2.2 半监督的K近邻分类算法第28-31页
        3.2.3 基于快速搜索算法的半监督K近邻分类方法第31-32页
    3.3 算法改进前后结果对比第32-37页
        3.3.1 分类准确性对比第33-36页
        3.3.2 算法运行时间对比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情感调节模型建立第38-46页
    4.1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第38-39页
    4.2 情感调节的定义及主要模型第39-42页
        4.2.1 情感调节的定义第39-40页
        4.2.2 Bonanno的情绪自我调节序列模型第40页
        4.2.3 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第40-42页
    4.3 人机交互环境下可行性情感调节模型第42-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开放式人机情感交互助手的设计与实现第46-54页
    5.1 开放式人机情感交互助手的设计背景第46-47页
    5.2 开放式人机情感交互助手简介第47-52页
        5.2.1 系统主要功能第47-48页
        5.2.2 具体操作流程第48-52页
    5.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6.1 总结第54页
    6.2 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强/水深对菹草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下一篇:时间管理训练对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择业期女硕士为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