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应答调控子MXAN1093在Myxococcus xanthus DK1622子实体发育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符号说明及缩写词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5页
    1.1. 粘细菌及其经典的多细胞群体行为的概述第15-19页
        1.1.1. 粘球菌的双运动系统第15-16页
        1.1.2. 多细胞子实体的发生及抗逆性粘孢子的分化过程第16-19页
        1.1.3. 群体捕食行为第19页
    1.2. 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第19-28页
        1.2.1. 双组份信号传导系统在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1.2.2. 原核生物中双组份信号传导系统的研究方法第22-28页
    1.3. 比较全局转录组分析第28-29页
    1.4. 粘球菌中双组份信号传导系统的研究进展第29-32页
    1.5. 实验室前期研究进展和本论文实验开展思路第32-35页
第二章 MXAN1093蛋白的磷酸化位点验证第35-53页
    2.1. 实验材料第37-40页
        2.1.1. 菌株与质粒第37-38页
        2.1.2. 培养基第38-40页
    2.2. 实验方法第40-47页
        2.2.1. MXAN1093蛋白的磷酸化位点体内验证第40-44页
        2.2.2. MXAN1093蛋白的磷酸化位点体外验证第44-47页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7-53页
        2.3.1. MXAN1093蛋白的磷酸化位点体内验证结果第47-50页
        2.3.2. MXAN1093蛋白的磷酸化位点体外验证结果第50-53页
第三章 比较转录组分析MXAN1093蛋白调控的靶基因第53-83页
    3.1. 实验材料第54-56页
        3.1.1. 菌株与质粒第54-55页
        3.1.2. 培养基第55页
        3.1.3. 溶液试剂与仪器第55-56页
    3.2. 实验方法第56-64页
        3.2.1. MXAN1093的DNA结合结构域对DK1622发育的影响第56页
        3.2.2. 不同发育时间点的DK1622和ΔMXAN1093菌株的收集第56页
        3.2.3. 不同发育时期的粘球菌RNA提取方法的选择优化第56-60页
        3.2.4. 比较转录组分析DK1622和ΔMXAN1093差异表达基因第60页
        3.2.5. 比较转录组分析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第60-61页
        3.2.6. q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RNA-seq数据第61-63页
        3.2.7. 差异表达基因/基因簇敲除菌株的构建第63-64页
        3.2.8. 环境胁迫条件下,差异表达基因/基因簇的敲除菌株的子实体发育分析第64页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4-83页
        3.3.1. MXAN1093 DNA结合结构域敲除菌株的发育分析第64-66页
        3.3.2. 不同发育时期的粘球菌RNA的提取第66-68页
        3.3.3. 比较转录组分析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结果第68-69页
        3.3.4. q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RNA-seq数据第69-73页
        3.3.5. 差异表达基因/基因簇的敲除载体构建结果第73-74页
        3.3.6. 环境胁迫条件下,差异表达基因/基因簇的敲除菌株的子实体发育分析结果第74-83页
第四章 细菌双杂交技术筛选MXAN1093的互作激酶第83-100页
    4.1. 实验材料第85-86页
        4.1.1. 菌株和质粒第85页
        4.1.2. 培养基第85-86页
        4.1.3. 试剂及仪器耗材第86页
    4.2. 实验方法第86-92页
        4.2.1.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第86-87页
        4.2.2. 引物信息第87页
        4.2.3. 含有诱饵蛋白的诱饵菌株的构建第87-88页
        4.2.4.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筛选第88-90页
        4.2.5. 全长激酶质粒库和激酶HPK结构域质粒库的构建第90-91页
        4.2.6. 细菌双杂交系统验证MXAN1093和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第91-92页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2-100页
        4.3.1.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第92-93页
        4.3.2 含有诱饵蛋白的诱饵菌株的构建第93-97页
        4.3.3.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筛选第97-99页
        4.3.4. 全长激酶质粒库和激酶HPK结构域质粒的构建结果第99-10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2页
附录第102-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附件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康源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工程优化研究
下一篇:电信行业公司多元化研究--以A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