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 秀丽隐杆线虫与根际细菌的交互作用 | 第11-14页 |
1.1 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活习性及生理特点 | 第11-12页 |
1.2 秀丽隐杆线虫与根际细菌的捕食-反捕食作用 | 第12-13页 |
1.3 秀丽隐杆线虫在根际环境研究中的运用 | 第13-14页 |
2 植物寄生线虫病的现状及防治 | 第14-22页 |
2.1 植物寄生线虫的形态及分类 | 第14页 |
2.2 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 | 第14-16页 |
2.3 根结线虫病的特点及防治方法现状 | 第16-20页 |
2.4 利用根际细菌防治根结线虫病的现状 | 第20-21页 |
2.5 根结线虫现有防治手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根际细菌的分离及抗线虫菌株的筛选 | 第25-35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5-27页 |
1.1 供试动物 | 第25-26页 |
1.2 供试菌株 | 第26页 |
1.3 供试土样 | 第26页 |
1.4 试剂和培养基 | 第26页 |
1.5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1 番茄根际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保藏、活化 | 第27页 |
2.2 菌株对秀丽隐杆线虫短期致死率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 秀丽线虫对PGPR菌株偏好性的测定 | 第28页 |
2.4 拮抗菌株对秀丽线虫长期毒性的测定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3.1 番茄根际微生物的分离和形态特征 | 第29-30页 |
3.2 菌株对秀丽隐杆线虫短期致死率的测定 | 第30-31页 |
3.3 秀丽线虫对PGPR菌株偏好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3.4 拮抗菌株对秀丽线虫长期毒性的测定 | 第32-33页 |
4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菌株产生次级代谢产物能力的鉴定 | 第35-41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1.1 供试菌种 | 第35-36页 |
1.2 试剂和培养基 | 第36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2.1 菌株产HCN能力的测定 | 第36页 |
2.2 JD37、P13 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6-37页 |
2.3 JD37、P13 菌株phlD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 第37页 |
2.4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菌株总DNA及PCR产物的检测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8-39页 |
3.1 菌株产HCN能力的测定 | 第38-39页 |
3.2 JD37、P13 菌株总DNA的提取及phlD基因的PCR扩增 | 第39页 |
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盆栽条件下灌溉量及PGPR菌剂的施用对根线虫防治效果的研究 | 第41-50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1.1 供试菌株 | 第42页 |
1.2 供试土样 | 第42页 |
1.3 供试植物 | 第42页 |
1.4 试剂和培养基 | 第42页 |
1.5 主要仪器 | 第42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2-45页 |
2.1 根结线虫感染土壤的理化性质测定 | 第42-43页 |
2.2 盆栽实验中灌水量对蕃茄根结线虫侵染强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2.3 JD37、P13 菌剂对蕃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 第44-4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3.1 根结线虫感染土壤的理化性质测定 | 第45页 |
3.2 盆栽实验中灌水量对蕃茄根结线虫侵染强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 JD37、P13 菌剂对蕃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 第46-48页 |
4 小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主要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