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1.3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4 陷光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2 数值建模理论及方法 | 第18-25页 |
2.1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 | 第18-21页 |
2.2 光子晶体概述 | 第21-22页 |
2.3 数值建模工具与方法 | 第22-25页 |
2.3.1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概述 | 第22-23页 |
2.3.2 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23-25页 |
3 基于光栅阵列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研究 | 第25-35页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3.2 针状纳米光栅的制备 | 第26-27页 |
3.3 GaAs纳米针光栅的光学特性分析 | 第27-33页 |
3.3.1 仿真结构与方法 | 第27-28页 |
3.3.2 尖角对纳米针光栅吸收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3.3.3 填充因子对纳米针光栅吸收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4 高度对纳米针光栅吸收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5 纳米针光栅与矩形光栅吸收谱的比较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基于纳米线阵列太阳能电池光学特性研究 | 第35-45页 |
4.1 引言 | 第35-36页 |
4.2 倾斜GaAs纳米线阵列光学特性仿真 | 第36-44页 |
4.2.1 仿真结构与方法 | 第36-37页 |
4.2.2 直径对倾斜纳米线吸收谱的影响 | 第37-39页 |
4.2.3 填充因子对倾斜纳米线吸收谱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4 确定结构的最优参数 | 第40-41页 |
4.2.5 倾斜和竖直纳米线吸收谱的比对 | 第41-42页 |
4.2.6 倾斜和竖直纳米线短路电流的比对 | 第42-43页 |
4.2.7 倾斜和竖直纳米线角度依赖性的比对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金属颗粒表面等离子陷光机制和光学特性研究 | 第45-54页 |
5.1 引言 | 第45-46页 |
5.2 平板模型验证 | 第46-48页 |
5.3 球形金属颗粒的表面等离子激元 | 第48-53页 |
5.3.1 仿真模型介绍 | 第48-49页 |
5.3.2 金属颗粒镶嵌位置对光吸收的影响 | 第49-50页 |
5.3.3 金属颗粒直径对光吸收的影响 | 第50页 |
5.3.4 金属颗粒填充因子对光吸收的影响 | 第50-52页 |
5.3.5 结构参数的优化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总结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