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所选课题的意义 | 第9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9页 |
二、本选题的研究动向 | 第9-11页 |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关于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工作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一)研究重点 | 第11页 |
(二)研究的难点 | 第11页 |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四、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一)政治工作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相关工作决议中对于政治工作的阐述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展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及原因 | 第15-21页 |
一、中共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工作开展的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革命导师理论的指导 | 第15-16页 |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工作借鉴了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思想和方法 | 第16页 |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展政治工作的原因 | 第16-21页 |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是开展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 | 第16-17页 |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为开展政治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第17-18页 |
(三)开展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工作具有现实的需要 | 第18-21页 |
第三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对军队的政治工作 | 第21-33页 |
一、坚持党对政治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机关的职能作用 | 第21-22页 |
(一)在对军队的政治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 第21页 |
(二)重视发挥政治机关的职能作用 | 第21-22页 |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对红色士兵和红军干部的政治工作 | 第22-28页 |
(一)对新兵的政治工作 | 第23-24页 |
(二)对普通士兵的政治工作 | 第24-27页 |
(三)对红军干部的政治工作 | 第27-28页 |
三、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对白军的政治工作 | 第28-33页 |
(一)充分发挥各种力量,积极进行瓦解敌军的工作 | 第28-29页 |
(二)注意对敌宣传,做好对白军的宣传工作 | 第29-30页 |
(三)开展对敌分化和策反,争取敌人哗变 | 第30-31页 |
(四)做好对待俘虏的工作,引导他们参加红军部队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对地方的政治工作 | 第33-38页 |
一、对地方武装的政治工作 | 第33-34页 |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对地方群众的政治工作 | 第34-38页 |
(一)采取灵活方式进行政治工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第34页 |
(二)紧密联系群众生活,动员群众消灭刘湘、打倒土豪劣绅 | 第34-35页 |
(三)发动群众积极参军,在人民群众中开展拥红活动 | 第35-37页 |
(四)号召群众进行农业生产,做好农业生产的宣传动员工作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工作的经验、不足及历史启示 | 第38-48页 |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展政治工作的经验 | 第38-41页 |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工作是围绕和服务于土地革命战争的,推动了战争的发展 | 第38页 |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形式灵活多变 | 第38-40页 |
(三)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视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 | 第40-41页 |
二、红军政治工作中的不足 | 第41-43页 |
(一)红军政治工作的“左”倾错误,直接制约了其作用发挥 | 第41-42页 |
(二)政治工作中没有利用好可以利用的力量 | 第42页 |
(三)在政治工作过程中存在党政机关不够健全等问题 | 第42-43页 |
三、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工作的历史启示 | 第43-48页 |
(一)高度重视政治工作 | 第43-44页 |
(二)坚持党的领导,抓好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 | 第45-46页 |
(四)创新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5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