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自然观及现代意蕴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导论 | 第9-12页 |
|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发展进程 | 第12-19页 |
| 一、远古时代的自然观 | 第12-13页 |
| 二、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 第13-15页 |
| 三、中世纪神学的自然观 | 第15-16页 |
| 四、文艺复兴时期和近代资产阶级的自然观 | 第16-19页 |
|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过程 | 第19-25页 |
| 一、马克思自然观的萌芽时期 | 第19-21页 |
| 二、马克思自然观的发展时期 | 第21-22页 |
| 三、马克思自然观的成熟时期 | 第22-24页 |
| 四、马克思自然观的完善时期 | 第24-25页 |
| 第三章:马克思自然观的丰富内涵 | 第25-31页 |
|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 第25-26页 |
| (一) 自在自然—自然对人具有先在性 | 第25页 |
| (二) 人化自然—人靠自然界生存 | 第25-26页 |
|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 | 第26-27页 |
|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 | 第27-29页 |
| 四、人与自然的和解 | 第29-31页 |
| 第四章: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意义 | 第31-36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31-32页 |
| (一) 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 第31页 |
| (二) 为人类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指导 | 第31-32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32-36页 |
| (一) 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 第32-34页 |
| (二) 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第34页 |
| (三) 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新途径 | 第34-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