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论第8-10页
第一章 儒家仁爱思想的历史衍化及主要内容第10-20页
 一、儒家仁爱思想的历史衍化第10-13页
  (一) 孔子的仁爱思想第10-11页
  (二) 孟子及后儒对孔子“仁爱”思想的发展第11-13页
 二、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3-20页
  (一) 亲情之爱第14-17页
  (二) 非亲之爱第17-20页
第二章 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历史衍化及主要内容第20-27页
 一、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历史衍化第20-22页
  (一) 博爱思想的背景及历史渊源第20-21页
  (二) 博爱思想的演变第21-22页
 二、《圣经》博爱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2-27页
  (一) 神爱第22-24页
  (二) 爱上帝第24页
  (三) 爱邻人第24-25页
  (四) 爱仇敌第25-27页
第三章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异同第27-33页
 一、仁爱与博爱思想的区别点第27-30页
  (一) 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第27-28页
  (二) “爱”的对象与范围不同第28-29页
  (三) “爱”的表现形式不同第29页
  (四) “爱”的实现途径不同第29-30页
 二、仁爱与博爱思想的共同点第30-33页
  (一) 爱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第30-31页
  (二) 爱是一种基本的伦理价值第31-32页
  (三) 爱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第32-33页
第四章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的现代价值第33-38页
 一、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价值第33-35页
  (一) 处理现代社会关系的重要原则第33页
  (二) 促进现代公德建设第33-35页
 二、博爱思想的现代价值第35-38页
  (一) 促进人的道德完善,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第35-36页
  (二) 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尊重、宽容与平等的关系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后记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存意义的寻求--农村基督徒宗教应对研究
下一篇:高校学生家庭功能、自我概念和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