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的现状 | 第17-19页 |
1.2.2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的现状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0-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3.3 创新点 | 第22-2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论基础 | 第24-33页 |
2.1 内部审计的概念 | 第24-25页 |
2.2 内部审计的作用 | 第25-27页 |
2.2.1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 第25页 |
2.2.2 内部审计的评价作用 | 第25-26页 |
2.2.3 内部审计的咨询作用 | 第26页 |
2.2.4 内部审计的控制作用 | 第26-27页 |
2.3 内部审计的主要理论 | 第27-29页 |
2.3.1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7-28页 |
2.3.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28-29页 |
2.3.3 其他理论基础 | 第29页 |
2.4 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 第29-33页 |
2.4.1 财务导向型内部审计 | 第29页 |
2.4.2 业务导向型内部审计 | 第29-30页 |
2.4.3 管理导向型内部审计 | 第30-31页 |
2.4.4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 | 第31-33页 |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3-41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 | 第33-38页 |
3.1.1 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和机构设置 | 第34-37页 |
3.1.2 内部审计的高标准要求 | 第37页 |
3.1.3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功能逐渐完善 | 第37-38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3.2.1 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不够成熟 | 第38-39页 |
3.2.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缺乏针对性 | 第39页 |
3.2.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关注的风险类型较为狭窄 | 第39页 |
3.2.4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第39-40页 |
3.2.5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薄弱,素质有待提高 | 第40-41页 |
第4章 风险导向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构建 | 第41-48页 |
4.1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概述 | 第41-42页 |
4.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构建 | 第42-48页 |
4.2.1 审计计划阶段新模式 | 第43-44页 |
4.2.2 审计实施阶段新模式 | 第44-46页 |
4.2.3 审计报告阶段新模式 | 第46-48页 |
第5章A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 第48-56页 |
5.1 A商业银行简介及发展状况 | 第48-51页 |
5.2 A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 第51-52页 |
5.2.1 A商业银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体系还没完全建立 | 第51页 |
5.2.2 A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仍显薄弱 | 第51-52页 |
5.2.3 A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 | 第52页 |
5.3 A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52-56页 |
5.3.1 加强A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针对性 | 第53页 |
5.3.2 加强A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 | 第53页 |
5.3.3 提高A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与素质 | 第53-54页 |
5.3.4 A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其他关注点 | 第54-56页 |
第6章研究结论及研究的局限性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6.2 研究局限性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页 |